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xqshuwu.com

第925节(2 / 4)

加入书签

,尤其有刘煦这根定海神针在的前提下,在刘煦的安排下,整个安东完成了一场大换血,一次更新换代。

冬季到来,安东民间进入生产间歇,而安东官场也逐渐平静下来,经过大调整的安东国官员们也在熟悉新的身份,新的职责。

军队也同样经过了大调整,并且更加重视与谨慎,在安东这种边地,军队的地位是很高的,毕竟需要他们保家卫国,剿匪平夷。

在京之时,刘煦与刘皇帝达成了约定,安东兵马,尽可能留下,但还有一个前提,听凭其愿,不得强留。当然,与文职官不同,武官也强留不得。

而安东驻军中,有燕山、辽东诸道戍卒,也有禁军轮戍官兵,禁军是留不住的,那些以安东为跳板,来安东充实履历的军官同样留不住。

但在刘煦的诚意挽留下,仍然有超过六成的军官选择了安东,并且全员得到升迁调动,同时,刘煦再度提高基层官兵的待遇。

在这几个月间,从安东王府发出最多的命令,便是各项升迁、赏拔。这固然给安东财政造成了重大压力,为了安上下之心,一切都是值得的。

包括在绥化城边举行的阅兵,也是为了安上下文武、内外百姓之心,毕竟在过去的几个月间,安东国上下实在算不得平静。

安东,算是正式走向“独立自主”的道路了,同样的,刘煦也深深意识到,今后安东再也无法向以往十五六年那般过滋润日子了,毕竟朝廷不会再托底了,支援或许还有,但不会像过去那般大方了,很多负担必需由安东国自己来承担了,这也是刘皇帝分封的目的之一。

将台之上,汉旗高树,安东副之,刘煦与安东国的文武大臣们立于其上,肃穆地看着列好阵型,等待检阅的安东将士。

寒风刺骨,但刘煦那颗疲惫了数月乃至数十年的心,却第一次有道热流涌过……

安东国的权贵们

刘煦封王已经很多年了,但王与王是不同,到如今,才是他真正作为一个君王,顶天立地,一言九鼎,调理数千里国土阴阳,掌控数十万百姓生死。这是格局的升华,是境界的提高。

一骑奔出,银鞍白马,黑甲红袍,蹄脚催得急,一路直奔检阅台,飞身一跃,高声道:“启禀大王,三军列队完毕,请大王校阅!”

看着威风凛凛、一脸英雄气的刘文渊,刘煦沉凝的面上流露出少许欣赏之色,手一抬,开口道:“开始!”

“是!”

既是阅军,刘煦自然也着一身戎装,兜鍪上系旄尾象征着高贵的王权,缓缓走下检阅台,早有御者牵来骏马。刘煦满面肃容,一丝不苟地登上马背,只是动作显得有些吃力,刘文渊见了,有心上前帮忙,被他一个眼神拒绝了。

好一会儿,在刘文渊的陪伴下,在众目睽睽之下,刘煦开始了他作为安东国王的第一次阅军,也是他这一生第一次作为主角检阅军队。

城郊的空地上,旌旗在飘扬,朔风在怒吼,战马在嘶鸣,安东的将士们在向他们的大王山呼,走过每一道军阵,感受到那热烈的“万胜”呐喊,刘煦两眼也不由渗出少许晶莹。

接受校阅的三千军,全是自安东诸城选拔的精骑,都是多年从军,训练有素,且具备实战经验的老卒。清一色的黑水健马,内着丝袄,头顶皮帽,更名不换装,依旧是大汉铁骑的英雄气貌。

这三千军,几乎可以看作是当下安东军队的基石,三千里安东河山固然无法靠三千骑来拱卫,但这些将士,却是骨干,也是刘煦计划的往后安东军队发展强大的基础。

不消片刻,检阅完毕,刘煦拍马回台,下马落座。到此时,刘煦的情绪仍未彻底平复下来,当然,可不是因为这三千将士带来的震撼,而是在想,为一安东王尚且如此雄壮,那大汉天子呢?

每思及此,刘煦的心脏便不由生出一阵绞痛,几乎窒息的那种,他心里很清楚,他是彻底没有机会了,此时的安东国又何尝不是刘皇帝给的一种安慰呢?

心头的苦涩,无人可诉,只有刘煦自己暗暗品味……

紧跟着的,是一场演武秀,除了军阵聚散、冲锋等战术演练,还有三十名勇士进行骑射武艺比拼。

随着演武的进行,检阅台上的刘煦,精神都不禁有些恍惚,目光则紧紧望着在阵前指挥的刘文渊,始终未曾离开。

刘煦身边侍候着的安东文武,足有二十余名,半数是经由刘煦亲自提拔的幕佐,半数则是勋贵子弟,并且以刘煦的亲戚为主。而其中最为显赫,堪称为安东国柱石的,乃是耿、白、刘三家,这也是安东国的三大家族。

耿氏自不用说了,那是刘煦的母族,从他出生开始,整个家族的兴衰荣辱便寄托在他身上,是最不可能背叛刘煦的人。

耿家也争气,几十年都没出过什么烂事,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刘煦在安东肇业,耿家也是全力支持,整个家族的力量几乎全部转移到安东。

刘煦的舅舅耿重恩已经亡故多年,如今耿氏当家的乃是其长子耿继勋,这是从小便追随在刘煦身边的死忠,也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