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草原之风(3 / 7)
点心,因为“3”意味着新生活的开始。
按照蒙古的传统,在除夕宴席开始之前,要用冬季最肥美的羊肉祭拜神灵和祖先,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他们先把煮全羊右后背最肥的部分切下来,分别敬佛、敬祖、敬火,最后再一块抛向空中敬天。仪式完毕,晚宴正式开始,每人举杯前都要先说一段长长的新年祝词,大家一边吃吃喝喝,一边唱歌跳舞,男女老幼无一拘谨,兴致勃勃地迎接新年的到来。
◎祭敖包与拜年
初一清晨,蒙古牧区的牧民们要举行祭敖包仪式。全家人一起带着祭品,来到敖包前绕着转圈,一边转一边向空中撒祭品和写着经文的纸张,祈求上天赐福全家,祈祷新一年风调雨顺、牛羊肥壮。
相互拜年是蒙古人庆祝白月节的另一个重要活动。初一早饭后,大家开始走亲访友、互拜新年。根据蒙古习俗,在太阳从东方升起之前,晚辈必须要向长辈拜年,并敬献哈达。拜年时,年少者要将双手托在年长者的胳膊肘下,以示自己的尊敬之心。同辈之间拜年要互致新春问候,祝贺对方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牧民们则骑着骏马到邻近蒙古包拜年,相互祝福在新一年里牧草青青,牛羊肥壮。
此外,白月节期间,蒙古各地还会举办摔跤、赛马、赛骆驼等传统的比赛活动,远近民众都会踊跃参加,场面非常热闹。
祭敖包是蒙古族最重要的祭祀活动,是草原民族崇尚自然思想的表现形式之一。
那达慕
全民狂欢之节
“那达慕”在蒙古语中的意思为“游戏”或“娱乐”,原指蒙古历史悠久的摔跤、赛马、射箭“男子三艺”大赛,现指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蒙古国的那达慕定在每年的7月11至13日,即蒙古的国庆节,全国有5天的假期。每年此时,那达慕都吸引了无数民众前来参加,场面极其热闹。
◎早先的祭敖包
那达慕由“祭敖包”仪式演变而来,是蒙古牧民在长期游牧生活中流传下来的一项特色竞技项目,如今已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敖包”最初只是牧民在游牧过程中用石头或沙土堆砌的“堆子”,主要用来标记游牧的路径和地界。后来,当游牧民族有了自己的宗教,敖包遂变成他们祭祀神灵的地方。
2015年,蒙古乌兰巴托那达慕大会赛马中两名年轻的骑手正在穿越终点线。
在草原上随处都可见敖包的“身影”,有的是单独的敖包,有的是几个聚在一起的敖包群。在蒙古人心中,敖包象征神灵的住地。牧民们每次经过敖包的时候,都要下马参拜,在上面添几块石头或几捧土,祈愿给家人带来平安吉祥。
“打羊拐”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那达慕新增了一项游戏“打羊拐”。人们用四方形驯鹿角制成的“子弹”击向3米外的小巧羊拐,看上去很像蒙古版本的飞镖大赛。羊拐指羊踝骨,又叫“沙嘎”“嘎拉哈”,是草原牧区人人喜欢的一种娱乐玩具,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它在远古时期曾被用于占卜活动,后来又作为蒙古、鲜卑、契丹、女真在军事战术上模拟演习的棋子。
每到夏秋之际,正是牛羊肥壮的好时候。牧民们聚在敖包附近,举行一场盛大的祭敖包仪式。祭祀完成后,他们将继续进行摔跤、唱歌、跳舞等庆祝活动。
与祭敖包相比,那达慕更注重“娱乐”和“游戏”。据传,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亲自组织过“那达慕”大会。他的侄子叶松海洪霍都尔参加了射箭竞技,在110米外一箭正中目标,得到了成吉思汗的嘉奖。此后,蒙古便规定将摔跤、赛马、射箭归为“男子三艺”,并要求每个蒙古男子都要精于练习。
◎首都的那达慕
每一年的那达慕盛会,蒙古各部落都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最盛大的庆典活动是在首都乌兰巴托举行的那达慕。节日期间,全国各地的牧民身着节日盛装,不远千里赶到乌兰巴托,参加各种比赛和庆祝活动。外国游客和记者也会前来看盛会,首都的街道顿时变得熙熙攘攘、人潮涌动。
开幕式一般在中央体育馆举行,虽然体育馆能够同时容纳上万人,但入场券依然一票难求,有的人排了一天一夜的队伍才能买到票。开幕式的表演规模非常宏大,有阅兵式、古代军队展示、老式汽车巡展、传统民族歌舞、大型健美操和摔跤等,每年的参演人员都会过万。
7月11日上午,国家领导和各国嘉宾步入会场,骑兵仪仗队从国家宫将象征战无不胜之神的“九尾白纛旗”恭敬请出,一路护送到那达慕会场。接下来,国家领导致开幕词,宣布庆祝大会正式开始。在每一年的盛会现场,都有四五百名国内外著名歌唱家、舞蹈家、艺术家登台献艺。到了晚上,乌兰巴托人民广场还会举办超大型的免费音乐会。
开幕式结束后,摔跤、射箭、赛马等竞技运动在不同场地展开了比赛。来自蒙古各地的几百名摔跤高手要一对一进行淘汰赛,直到最后决出冠军。摔跤是蒙古人最关注的项目之一,每年的摔跤冠军都要受到民族英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