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xqshuwu.com

第四章 星光璀璨(1 / 9)

加入书签

星光璀璨

新加坡虽是弹丸小国,却也是名人辈出的地方。有开国元勋李光耀,有商业天才、企业巨子李光前、邱德拔、黄祖耀;有多才多艺、行医济世的林文庆、曾秋坤;亦有文化名人和乐坛天后蔡澜、孙燕姿……这些“璀璨的星光”,各自为新加坡的政治、经济、医学和娱乐界等领域撑起一片天空。

国父李光耀

提及新加坡“国父”李光耀时,许多名人政要都对其高度评价。美国总统奥巴马称其为“20世纪、21世纪亚洲的传奇人物,是一位亚洲创造经济奇迹的人物”。这位被视为新加坡奠基人的传奇人物,连续执政31年,以时间轴的方式见证了新加坡由困境走向繁荣。

2000年,李光耀会见美国国防部长威廉·科恩,坐在他右手边的是新加坡驻美国大使陈庆珠。

◎最年轻的总理

1923年,李光耀出生于新加坡一个客家人家庭。他的祖父虽是位地地道道的华人,却穿着考究,作风西化,就像一位典型的英国绅士。祖父从小便对李光耀施行英语教育,让英国人的文明、能力和高效的风格在孩童心中播撒下了种子。

1940年,18岁的李光耀考入当地顶尖的英校莱福士学院,但日本人对新加坡的占领迫使他中断学业,不得不从事多种职业求生。这段岁月使李光耀深知权力才能改变社会形态。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李光耀赴英学习法律,回国后加入了一家律师事务所。当然,他的终极目标不是为老百姓打官司,而是通过这条途径组织群众,推翻殖民统治。通过一次次辩护与活动,李光耀逐渐声名大噪,在工会与学生中建立了群众基础,并于1954年与左派学生及工会领袖成立了人民行动党,自此步入政坛。

1958年,英国殖民当局核准《新加坡自治方案》,同意新加坡通过第二年的大选由半自治状态变为全自治。也就是在此时,李光耀充分显露出了他的出色政治头脑。他代表工人同英国殖民当局谈判,出谋划策,最终达成有利于工人的协议,建立了广泛的群众基础。竞选条件艰苦,新加坡人口复杂,种族多元,李光耀每晚都要进行3场到4场演说,在户外的溽热中来回奔走。

最终,人民行动党在大选中获胜,李光耀宣布就任新加坡第一届自治政府的内阁总理。当时的他年仅35岁,是世界上最年轻的总理。1965年,在他的领导下,新加坡宣布独立。

2010年,李光耀与当时的韩国总统李明博握手。

◎情感与现实的距离

美国“风云人物”节目的主持人曾在访谈中问过李光耀“最难做出的决策是什么”,李光耀的回答是处理有关根植于人民心底的文化和情感的问题,就像语言课题。对于李光耀而言,确定国家通用语,是一个需在情感与现实之间做选择的难题。

从情感上讲,李光耀是偏向于华语的。在他还是一名律师时,华文学校的学生领袖多表现出活力与朝气,而英语教育下长大的学生则多表现得冷漠而缺少自信。因此,无论是华人身份,还是对华语的喜爱,都让李光耀对华语有着更深的感情。但在指定语言政策时,李光耀态度明确:必须将英语作为国家通用语。

在情感与现实之间,作为一个国家的掌舵人,他的选择必须也只能站在现实一边。纵观新加坡当时的状况,虽然华人在新加坡人口中占有70的高比重,但同时也使用着马来语、泰米尔语等。而且,新加坡需依靠国际贸易,需使用能顺利开展贸易工作的通用语。

于是在1979年,李光耀政府确定了英文为主、华文为辅的双语教育比重。这一举措霎时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反对英语为国家通用语的声浪持久不息,尤其是华人家长们,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在英国人的统治下儿女尚能接受全华语教育,在民选政府下却必须以学习英语为主。

然而,问题的症结是,“在这个多元种族、多元民族的社会里,英语是唯一能够让大家接受的中立语言,并能让新加坡立足于国际社会”。尽管不断有人曾提议将华语作为国语,但李光耀始终坚持以英语为通用语言。李光耀还反对把华人的方言(如粤语、闽南语等)列入学校教程,以免因华人说不同方言而把社会“撕裂”。

20世纪70年代以后,与中文相关的就业机会逐渐减少,因而越来越多的家长们把孩子送到英校就读,华校走向了衰落。为了缩小情感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李光耀在1978年精选出9所华文中学注入师资,这些学校历史悠久、基础良好,师资力量的注入极大地提高了它们的教学水平。后来,新加坡在为全国中学进行排名时,特选华校在十大中学中占了6所。

2002年,担任新加坡内阁资政的李光耀会见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

李光耀病逝后,民众献花和手写卡片悼念这位将毕生奉献给新加坡的人物。

◎“新加坡有限公司”

如今的新加坡,是继纽约、伦敦、香港之后的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也是亚洲重要的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