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xqshuwu.com

第580节(2 / 3)

加入书签

的大明新法也多少传到这里来一些。

“上国对我们,也会对汉民一样?”

“那就不敢说了……只不过,四海皆知,上国如今在位的乃是千古明君……”

尹元衡把大明这个敌人树立得很残暴,尽管他对士林派更残暴,但共同的敌人还是让朝鲜官绅大户选择全力支持他。

但凡事都有两面,朝鲜的穷苦读书人感觉将来不能更坏了,什么官绅大户……他们现在又没做官,又不是大户。

而在平安道和黄海道的兵乱、随后的溃败里,也有一些百姓、逃兵,辗转流落到其余诸道。

有一些事实,自然也被他们带了出来,包括去年冬天鸭绿江北岸数万难民受到的赈济,包括那边如今种了一种新的叫洋薯的庄稼……

“这何时能功成啊!”宋良臣越来越急。

“宋侯啊!”张经不由得点了他一句,“忘记陛下教诲了吗?战争,只是手段!又不是来打个胜仗耀武扬威的,看长远一点。仗打完时,人心也变了,这才更加重要!”

“他们都开始有新粮从东边运过来了!去劫一劫粮道总该做吧?”

“劫粮做什么?”张经继续摇头,“运得越多越好!宋侯莫非以为,运来的粮食,城中百姓吃得上?即便要买,价格又是多少?运得越多,届时入城后赈济也就更轻松。运得越多,说明其余诸道正在横征暴敛!”

“只供守军,那军心就更加稳固,更难打了!这么多天,还不见有将卒临阵起义!”

“难道还要靠有守军起义得胜?本就不指望这个。”

宋良臣无奈地看着他:那天你说喊完士林派再喊士卒又当如何时,神情可不是这样。

在宋良臣看来,已经快入冬了。如果平安道、黄海道不保,明军粮草军资就只能依赖海运了。如今形势,已经越来越不妙了。

张经却坚持着要实行这样的战略,也不怕朝鲜各地在入冬后搞出什么反攻乱子。

“等着!”张经的目光盯着远处的汉城北门,“王师非为征服而来,而是解救而来。人心向背,本就需要更长时间。数月以来只轰城墙,城内民夫修了这么久的工事、做了这么久的苦工,天寒地冻时还吃不饱、穿不暖,难道想不通王师本可一鼓作气却耐心劝降的仁义之心?”

“……大军在尹元衡手上,没用的。”

“谁说无用?”张经坚定不移,“形势显得对他越来越有利,城外的局势安稳得越久,他就越会松懈!等新粮运到了,让那些人喊话城内,平价卖粮!”

宋良臣又呆了:这又是什么操作?

这一仗是精神攻击

文明存在得够久、史料够详实丰富的好处就是:真有那种大才多读史书融会贯通,那么太阳底下就不算有新鲜事。

大明说是海陆并进,但兵围汉城,一共才多少人马?守军又有多少?

尹元衡坐拥地利和兵力优势却始终不敢出城一战拒敌,早就暴露了一切:他压根经不起任何一败。

守城嘛,只要城没破,就算赢,还稳得住。

而在他的判断里,在明军没有主动总攻的情况下,出城退敌则必败。

面对这样的对手,张经毫无压力。

大明固然强,朝鲜实则也称不上很弱。

尹元衡连这种局面都不敢破,只说明城内如今全靠强压。

距离形势的彻底转变,只欠一根导火索。

之前大杀士林派,没有实现这一点。

归根结底,那些身居官位的士林派,和将卒、城中普通百姓能尿到一个壶里吗?

大家根本就是不同的阶层。

“比大明诸军改制之前还不如,绝大多数都是征发入伍。”张经又对宋良臣说道,“王师呢?悉数募兵。天气冷了,操练时喊响亮些。告诉大伙,远征本就有额外饷银,胜了还有犒赏。如今捱得越久,额外饷银越多,还能只靠气势和谋略就全须全尾大获全胜。所以,要喊响亮点,让城内守军知道王师士气不减!”

有一些兵卒被派去帮助修筑、守卫仁川城和海运粮道了,但汉城外仍旧还有两万余大军在此。

这两万余“大军”里,真正属于大明募兵精锐的,实则只有蓟辽边区的六千和北洋海师的两千陆战兵。剩余一万多,实则属于海陆长城公司和海运局,仅在这里做做声势、承担后勤等任务。

再加上平安道、黄海道的其他大明力量,总共也不及朝鲜如今剩余兵力的三分之一。大明出动到朝鲜的常备精锐军力,总数不过一万五。

可这么多人都是在大明军伍新操典之中走过来的。

如今一为保持士气、二为御寒,操练便是演一演军阵进退,走走步。

问题是气势完全不同。

“一——二——三——四——立定!”

“左右哨,成鸳鸯梅花阵散开!”

“战前三鼓!”

“咚咚咚咚咚——”,“为大明而战!”

“咚咚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