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xqshuwu.com

第842节(1 / 3)

加入书签

两个大军也开始相互比拼士气,直到某个清晨,营地大门大开,一列列骑兵开始冲了出来。

人们高喊着,“明军无敌!”、“为了汉人二战”、还有就是干脆一些的,比如“我这次要杀到自己连升三级”!

总而言之,一直真正训练有素、士气高涨、后勤充足的六万骑兵被放出来了。

他们沿着天山山脉而下,顺着伊犁河流动的方向一路向西北方向而去。

从伊犁河谷出来之后,要不了多远,整个地形会变得相对平坦和低洼,在后世人们将这里称为哈萨克丘陵。

不用怀疑,中原地区就是气候条件十分优越的地方,

翻过天山往这里走,虽然辽阔、虽然广袤,但哈萨克丘陵有其难以克服的气候缺陷。

比如说它的北部就是更加宽阔的西伯利亚大平原,而因为没有高山阻隔,导致哈萨克丘陵地区在冬季非常的寒冷,气温往往会降到零下30度以下,牲畜都很难熬过寒冬。

又因为深居内陆,没有水汽,所以这一片地带是典型的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

只有部分绿洲适合农业耕作,更多的地方就是草地,一眼望不到头的草地,当然,这里的草地又与新疆的高山草甸不同。

因为这里地势更低,还有河流横贯其中,尽管径流量不大。

当然,在这片气候恶劣的地区,总算留下一个伊犁河谷还算个‘明珠’。

哈萨克族人就是以放牧为生、以部落的形式存在于这片草原上。

而丘陵,就意味着大军会在山顶、山谷间不断穿行。

这样穿行、穿行,终于有一天,他们站在略高的山坡之上,远眺一大片绿的草地,然后看到了帐篷的顶。

而对于哈萨克汗国的部落来说,忽然一天他们会看到那个根本无名的山坡之上多出了黑压压的大军,他们像蚂蚁一样越聚越多,直到填满山坡和谷底。

多年的战乱生涯使得他们不用多想就知道这是什么。

不知道是哪个牧民认了出来,于是在一片片的帐篷间穿梭高喊,“东方的明军来了!东方的明军来了!”

随后就是巨大的混乱,原本的士兵被推出来参加即将进行的战斗。

而在明军这一侧,

韩十二郎则沉迷于西边天际处的夕阳。

“咱们,终于走到了这里。”

他身边的副将个个勒着缰绳露出兴奋的面容,“将军,这一战过后,打得最远的汉人军队就是咱们了。”

他没有说将军,而是说军队。

实际上,打得最远的汉人将领应该属于另外一个人,他的名字叫郭侃,此人效力于蒙古帝国,最远打到了地中海。

韩十二郎听了以后则轻轻一笑,“算盘打得响呢。只打到夷播海可不算最远,怎么?你还想千里转战?”

“当年高仙芝败于恒罗斯,那是咱老祖宗,要替老祖宗把面子找回来。”

旁边人嘲笑,“就因为你姓高,他就是你老祖宗?”

“那肯定是。将军,末将是觉得这次机会是天时地利人和,当年唐军只有两万,而我们有六万,我们的武器也更加先进,皇上也全力支持,这次要再不胜,下次再有后人踏足这里,不知何年何月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的任务很重。

实际上,古代军队并不会这么思考问题。

但在朱厚照的改造下,现如今大明的边疆守卫军队都具有了大历史观,这不仅仅是一种政治统治的选择,更是提升战斗力的一个手段。

有什么道理不用呢?

某种程度上来说,现在的明军已经具有了近代民族国家军队的雏形。

当然了,离那支信仰无敌、绝对忠诚的人民军队还有距离。

“好,就让他们知道知道我们先进武器的厉害!传令,继续前进,距离足够以后,开大炮!轰他娘!!”

大炮虽然很难携带,但多少得带一点,万一路上遇到龟壳一样的坚城怎么办?!

……

西域的战事终于开始了。

这是一个令人激荡的时代,即便后世人也不断重复讲述这段历史:

正德二十二年,雄心壮志的正德大帝在经过数年的准备之后大踏步的推动了他的帝国扩张之路,雄壮的汉人骑兵自盛唐以后再一次加入中亚地区的混战与争夺。

这一计划是在吸取了前代人的教训之后才实施的,因为后勤始终是大明争霸中亚地区的弱点,而正德大帝一直等到登基的二十二年后才正式发动对哈萨克汗国的战争。

那时的大明国力强盛,军队指挥系统简洁而有效率,从南洋运过来的奴隶成为后勤运输的重要力量,一袋一袋的粮食就这么通过奴隶的双腿和马匹等牲畜扛上了天山之巅。

人们始终无法解释,为什么从来没有去过新疆的正德大帝对于新疆的广袤和道路运输的困难有着如此深刻的认识,以至于他在朱批中一次次强调后勤的重要性,并拒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