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xqshuwu.com

第292节(2 / 2)

加入书签

现在,也没有把握去冲击先天之境。

毕竟上一次亲眼旁观姬老冲击先天之境时,给他留下的印象太过于深刻了些,一朝被蛇咬,怎敢再去随意涉足?

对于薛闻剑几位宗师,他也算是仁至义尽的提醒过了,如何去选,只看他们自己。

如果他们还是想要搏一搏,顾担也可以再次旁观,从中汲取经验。

有了准备和心理预期之后,特别是实力本身已拔升了一大截之后,收获怎么也会比上一次更大吧?

他的时间,还有很长,不急一时。

……

夏朝三十五年,王莽再度下旨传唤荀轲任职。

这一次,荀轲没有拒绝。

时任礼部尚书的荀轲,这一次不再是孤军奋战,他已有了自己的拥簇,自己的弟子,甚至还有着世家大族背后的支持。

他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他说: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

他说:凡事行,有益于理者立之,无益于理者废之。

他说:善生养人者,人亲之;善班治人者,人安之;善显设人者,人乐之;善藩饰人者,人荣之。……不能生养人者,人不亲也;不能班治人者,人不安也;不能显设人者,人不乐也;不能藩饰人者,人不荣业。

礼,理也。

他要为天下定理。

首先,就必须要先扭转一些观念。

比如墨家为夏朝子民留下的观念。

这不是因为他和墨家有仇,而是道路不同,自然会有所冲突。

伴随着荀轲的动作,以及那一篇《劝学》的雄文传播四方之后,很多人都明白过来。

荀轲这是要青出于蓝了。

或者说,是要胜过如今由禽厘胜所执掌的墨家。

墨家有道义,儒家说仁义。

什么是仁呢?

仁,人也。

仁者爱人。

但爱有等差,所以仁之一字,便是在不怎么损伤自己的情况下,去爱护家人、朋友,乃至他人,这就足以称得上是仁了。

何为义呢?

义为公正。

能够公正的对待每件事,不使其偏颇,便足以称得上是义了。

在墨家大公无私的基础上,此时儒家的仁义无疑缩小了很多范围,更加注重自身的修养,对于人的要求远没有墨家那么极端。

简单点来说:墨家期望人人互帮互助,而墨者更要身先士卒的去做到这一点,以至于墨者莫不是自苦以极。

而儒家的仁义,则是先管好你自己,自己过的好了,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去帮助家人。朋友,乃至陌生人,不去做不公正的事情,便称得上是仁义。

相比之墨家的兼爱,儒家的仁义无疑是简单了太多。

在明确了这两个核心观念之后,儒生的数量大增。

墨家的兼爱绝大多数人实难做到,儒家的仁义就要靠谱和简单多了。

连留恋青楼十来年的公子哥都敢夸赞自己一声仁义——嘿,他又从不欠人家钱,又没做过什么恶事,怎就算不得仁义了?

而对于这种人,荀轲的评价是:照单全收。

不要忘了他的核心理念,乃是人性本恶。

因为人性本恶,才更需要礼仪教化。

恶人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之后,在荀轲的观念中,是可以去恶存善的。

不能连重新做人的机会都没有——除非是犯了必杀的大错。

除此之外,他还倡导自己的弟子能够“日行一善”。

这个善不需要是多么大的事情。

见到饥寒交迫的旅人递过去一块干粮、给一杯水;见到路面不平填一点土;甚至是见老人行走不便护送一程,都算。

便是连这些小事都做不到也没什么,儒生们安安稳稳的生活,不做不公义的事情,不去损伤他人,就算是合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