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xqshuwu.com

第127节(2 / 3)

加入书签

大朝会之上,随着战事基本结束,各地督抚大臣、军中将帅,大部分汇集京师,他们可不仅仅是来过年的,自东征以来,凡立功、捐躯者数不胜计,也该到论功行赏的时候了。

谨身殿高台之上,中书舍人谢颖扯开金色绣龙帛书,面对下方站立着的数百文武大臣,涨红了脸,朗声一一念去。

已故光复中军副将塔天宝,力挽狂澜、身捐王事,追封绥国公,谥武肃。

已故总兵余龙,追封潮郡公,谥忠简,已故总兵马进忠,追封榆郡公,谥武靖。

此三将,爵位可由子嗣承袭一代不减等,由天子内帑出资,于军山湖畔立祠堂供奉。

再往下,阵亡牺牲的其他副将、参将等军职追封,不多赘述。

虽然残酷,可不得不说,纵使朱由榔万般重视,但大家更为期待的,还是剩下活着的封赏。

朱由榔坐在丹陛之上的皇位中,正襟危坐,面色肃然,在琉冕之下,看不清表情。

谢颖清了清嗓子,接着念道

“光复中军都督、陈郡公李过,沉断英谋、忠勇无双,克立殊勋,加封宁国公。”

高一功加封鄂国公,郑成功加封威国公,赵印选加封信郡公,刘文秀、艾能奇、焦琏、胡一青、王兴、郝摇旗等诸将共十九人,全部封侯。

再往下,其余功劳没这么突出的总兵、副将一级还封了二十三个伯爵,再往下就都是散阶了,没必要在这里宣告。

不过还有一个名字未曾念及,谢颖看到帛书最后,竟是顿了顿,才继续道

“光复左军都督、齐郡公李定国,先以克复云南,由兴讨闽浙,有救驾之勋,阵战多铎、生擒博洛,功在诸将之冠。”

“加封武威郡王!”

此言一出,下面部分臣工议论纷纷,有明一朝,从无异姓王之说,即使是功高如徐达、常遇春,也是死后追封。

如果这个旨意,是在嘉靖、万历、天启之时,甚至于之前的皇帝在位时,恐怕还没等对方念完,就已经有人冲上去“触柱血谏”了。

但现在,仅仅是稍稍喧嚷之后,便回归平静。

因为那里坐着的,不是哪个太后、文官、太监们拥立出来的继任之君,而是真正如同朱元璋、朱棣一样,“削平天下、混一宇内”的中兴之主!

大朝会结束后,所有人却并未解散,已经六十四岁,年迈体衰的阁臣吕大器再次上疏乞骸骨,朱由榔挽留再三,最后同意,加封其为太子太傅,赐银五千、帛百匹,三公车马、仪仗,命刻立牌坊,御前兵马护持,礼送还乡。

对于明眼人而言,这是意料之内的事情,吕大器在诸臣当中,年纪最大,身体也素来不佳,年前就多次上疏请辞了。

问题在于,谁来接替他的位子。

从之前风波之中,所有人对于天子心中所想都有所揣测,但事到临头之前,也不敢妄下论断。

但很快,谢颖手中的下一封圣旨揭开了答案

升武威郡王李定国,为光复军大都督府同知,刘文秀接任左军都督。

大都督府同知,相当于“全国武装部队副总司令”,是仅次于光复军大都督的职位,由于大都督为朱由榔亲领,也就是说,李定国将成为明军实际上的总指挥官。

原本平息下来的议论之声,又开始响起,殿中侍御史连忙出前高声维持秩序。

倒是四位阁臣,以及刚刚请命致仕的吕大器都没什么惊讶动作,大概早就知道了。

可圣旨还没念完。

升光复中军都督李过为枢密使,中军都督由赵印选接任,焦琏升任都督同知,同时李明忠升任前军都督同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枢密使李过,入内阁参政。

殿下顿时寂然,枢密使?这不是宋朝的职位吗?

当然,其实明朝也有过枢密使,准确来说,是朱元璋还是吴王的时候,那时还没有五军都督府,枢密院就作为最高军事机关存在。

很快,下方就有大臣出列,朗声询问

“陛下,我朝中已有光复军都督府统率军事,当年太祖皇帝废枢密院,就是因为五军都督府已代替其职,敢问陛下,这枢密使岂非重叠?”

朱由榔闻言看向谢颖,这种大朝会里面,皇帝一般不用亲口说话。

谢颖望着圣旨接着道

“设枢密院,有枢密使一人,位同尚书,副使两人,位同侍郎,都承旨一人,承旨若干,均以武官充任,主理军中人事调动、编制、训练、兵械、条例诸务。”

大臣们一下子明白过来,那名官员也回到位置上,这个枢密院的权责和大都督府并无冲突,但所有人却又把目光看向另一个方向。

兵部。

是的,仔细想想就知道,这个新成立的枢密院手中权力,和兵部基本重合,直接占了兵部事务的一半。

明代自土木堡以后,勋贵集团影响力丧尽,五军都督府基本上就是虚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