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xqshuwu.com

第295节(2 / 3)

加入书签

几个时辰,师父肯定会担心的。

比起外面形形色色的大千世界,霍善还是更喜欢自己的家,更爱跟他爹、他师父、他师弟以及他许许多多的小伙伴待在一起。

刘隆嘴巴一扁,有点想哭。

霍善兴致盎然地伸手捏住他嘴巴,积极帮助他把嘴扁成鸭子嘴。

小孩子真好玩。

刘隆:“……”

好想哇哇大哭。

临别前,霍善还跟邓绥聊了聊,能不能把张衡提前薅过来干活。

据南阳人士张仲景和诸葛亮透露,张衡也是他们南阳老乡,约莫是三四年后被征召到洛阳来,兢兢业业地在邓绥执政期间为朝廷做出许多贡献。

比如后世著名的地动仪和浑天仪就是那会儿被他捣鼓出来的,可谓是天文地理样样精通。

邓绥正愁前朝无人可用,听了霍善的话后立即把这个本来就该为自己所用的专业人才记了下来。她说道:“为庆贺我儿周岁,我不日将颁布求贤令征召天下能人志士来为朝廷效力。”

霍善提议道:“要不顺便征召点医学人才,我到时候带他们义诊或者出去巡诊,叫他们也多积攒点行医经验。”

他也不是真这么好为人师,而是医术经他教导并认可的医家往后再去行医,都是能给他提供新医案的,霍善对积攒新医案以及开宝箱有着极大的热情。

这点小要求,邓绥自是不会拒绝。

她允诺会比照着霍善拿出来的参考方案组建东汉太医署。

在唐宋之间,太医署的职能都类似于后世的“卫生部”,需要统管全国各地的公共卫生机构。反倒是到了明清时期,太医署基本只对皇亲贵胄、达官贵人服务,对外的公共卫生职能几乎只剩下个名头在。

霍善已经拿到六个医官印,对于架构一个既负责皇室和官僚医疗保健、又涵盖公共卫生服务的太医署早已驾轻就熟,连组建方案都能现场掏给邓绥。

见邓绥对自己的建议照单全收,霍善十分高兴。

他也是在洛阳皇宫种了三天地,才想起这次啥正事都没干的,现在邓绥答应组建个太医署,他下次再过来时就可以收集到大量东汉这边的医案啦。

傍晚吃过饭,霍善见离天黑还有点时间,就领着刘隆与邓绥一起在北宫遛弯消食。

一路上,霍善还教刘隆念张衡的《四愁诗》。

这诗写于汉安帝驾崩、汉顺帝继位的第二年,一个皇帝的谥号是“顺”,能是什么好事吗?那肯定不是好事。

他的执政生涯之中先是宦官当道,后又外戚专权,在位二十年间几乎都被宦官和外戚左右,所以人家选了个“顺”当谥号。听着像夸,实则骂得挺脏!

张衡当时感觉东汉前途一片灰暗,所以写了这首《四愁诗》,就是有名的“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

他在诗中写了四愁,起手分别是这么四句:我所思兮在太山、我所思兮在桂林、我所思兮在汉阳、我所思兮在雁门。

这并不是说张衡真的同时恋慕着四个美人,她们遍布大汉每个角落,而是暗指大汉处处都是内忧外患,他空有报国之心,却因为重重阻碍而无能为力、心烦意乱!

唉,真惨,邓绥这根定海神针一薨逝,蔡伦当场就给人弄死了,张衡没几年也被人排挤走了,整个东汉的土地政策更是近乎全面崩盘。

原因很简单,汉安帝挪走了压在头上的大石,马上开始放飞自我、纵情声色,必要的灾后重建工作是一点都不搞,放任各地豪强放肆霸占公田,以至于后来东汉的土地兼并问题一发不可收拾!

他才亲政四年就把自己给玩死了,只能说还不如继续当个傀儡皇帝。

无数人勤勤恳恳努力十几年,只需要短短几年就能毁于一旦。真是天意弄人啊!

难怪张衡这么愁。

邓绥:?????

你教刘隆念诗就教刘隆念诗,能不能别顺嘴给我讲咱大汉接下来有多惨?

不想听,真的不想听。

霍善到东汉逛了三天, 没接触多少患者,只顺手给几个宫人看过诊。

不过他给刘隆开了不少特别调配的小儿辅食,足够刘隆吃上一段时间的,结算出来的诊金还挺不少。

霍善对小儿辅食也挺好奇, 自己跟着刘隆尝了几口, 结果就是……算了,小孩子吃小孩子的, 他这个大孩子就不掺和了!

这轮上门出诊得到的技能也很稀奇, 叫做【澍雨大降】。

澍雨, 意思是及时雨。

按照《后汉书》记载,邓绥洞察人心, 断案能力很强, 不仅决断宫中疑案无人不服, 解决宫外的疑难案件也手到擒来。

有次京师大旱, 很久都不下雨,邓绥没有搞什么祈雨仪式, 而是亲自出宫审录近年大案看有没有屈打成招的情况。

都说县官不如现管,有个蒙冤受难的囚犯畏惧官吏进一步加害自己, 见到邓绥都不敢为自己伸冤, 只在被带下去时忍不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