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xqshuwu.com

第421章(1 / 2)

加入书签

但在风评急降的清中晚期便很难找到关于中国的正面评价,不然那句闻名世界,对华人而言与n单词无异的“chg chong”又是怎么来的?

你听音译不觉得分外耳熟吗?

好在这时,一切都还能避免。

感谢赵佗,感谢那群落地生根的秦军对中原的大力宣传,使得程不识不费吹灰之力就说服那些闽越贵族去关中享福。

倒不如说,程不识只开了个头,那些急切拜托余善,逃离这个贫苦之地的闽越贵族就争先恐后地报名要随余善去关中请罪。

一时间,被闽越贵族唯恐避之不及的余善成了前去关中的特快车票。

从人见狗嫌到炙手可热的余善认下辈分降级的委屈,所以对大汉天子的唯一的请求就是能不能留他一命。

毕竟他的闽越王位都还没坐满一年呢!

别说是百越,就是中原一带还有比他更惨的国主吗?

登基三天就被乐死的嬴柱表示有话要说:三年啊!寡人做梦都不敢这么想。

程不识没有直接回答余善的话,而是让人将居股以内的闽越贵族请出去后低声说道:“您既已作乱犯上,就不能受陛下的赐封,否则陛下没法给会稽郡的黔首一个令其满意的交代。”

余善的瞳孔微微放大,然后露出苦涩的笑容:“孤知道了,所以那位大汉的天子要以何种方式杀死孤?”

“杀死?我何时说过陛下要杀死你?”程不识恰到好处地露出惊讶之情:“陛下若要杀你,何需大费周章地接你进京?”

末了,他还杀人诛心道:“你不会以为你的重要性比庶人刘濞还高吧!”区区三十万国民,七万士兵,是谁给你登月碰瓷的勇气。

被小瞧的余善:“……”好气啊!但又没法出言反驳。

“陛下让您入京自然有陛下的用意。”程不识做出不敢揣测天子圣意的表情,但又貌似无疑地提醒道:“你一走,这闽越的受封者自然是被推出来主持大局的居股王。”

程不识做了十几年卫尉,即便学不会弯弯绕地说话,但也足以应付这种特殊情况:“你弟弟可真受爱戴。”

一般来说,贵族喜欢的君王只有一种,那就是让其做大的傀儡。

余善立刻懂得不能再懂道:“孤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必将提醒弟弟勿忘陛下之恩。”

对于这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你说“皇帝不会杀他”那是在开启他的死亡倒计时,但你要说“皇帝留他牵制闽越”,但余善立刻垂死病中惊坐起,两眼一酸尽虎泪。

至于他在关中会有什么待遇……

已经见识过皇帝手段的程不识不好直说,但也明白那绝不是个有志之士愿意接受的结局。

许钱是在程不识平定闽越,把闽越的贵族分批送进关中后才姗姗赶来的善后人员。

与之同来的还有今年科举的落榜生,其中又以倒霉催的河南人,关东人,江淮人居多——因为这些文化大郡的参考人数实在是太多了,加上刘瑞对边境学子的偏向政策,所以他们很难在科举里杀出重围,只能借关中对南部的调剂当上官吏。

有趣的是后世的高考地狱省与这时的文化大郡几乎一比一重合。

也是因为天才过多,竞争太卷,所以才有颍川谋士与南阳谋士的崛起,以及后世几乎垄断地方官场的绍兴师爷。

更有意思的是,刘皇叔的应许之地,比颍川南阳名气稍弱的襄阳谋士也是出于后世的卷王大省——湖北。

真可谓是从祖宗辈起就开始狂卷的倒霉典范。

意识到这一点的刘瑞也在思考如何解决这几省份的人才问题。

人是需要被看见,被承认的生物。

巴蜀之地对刘瑞的忠诚度高是因为他用井盐彻底解决内陆人的吃盐问题,并且还为巴蜀开拓致富之路。

而北边,尤其是云中郡,代国,广阳郡(原为燕国)对刘瑞的好感就更简单了。因为刘瑞给钱,而且还借对外贸易让北边脱离了极度贫困,逐渐赶上三线地区的生活水平。这让吃过戎狄之苦的边境黔首终于觉得自己是亲妈养的,而不是汉高祖顺手拿的。因此在这几郡里,刘瑞的声望空前的高,甚至让魏尚这样的老臣都为之惊讶。

没办法,他太懂宣传了。

然而这偏向是建立在中部的委屈之上。

对此,中部的人也勉强理解,毕竟处于中部地带也是要为安稳的生活付出代价。

可理解是一回事,接受又是另一回事。

后世已经证明无脑的镇压只会迎来更快更强的反弹,所以为了解决这些文化大郡的上升怨气,刘瑞搞出修改版的后备吏制度,将落选考生里的优秀者安置于阳陵县和霸陵县,充当西汉的官吏预备役和劳务派遣人员。

当然,和后世的劳务派遣人员相比,他们转为正式官吏的速度要快上许多,并且不必担心那些杂七杂八的偏向政策。

“人都送走了?”作为一个名字带钱,专心搞钱的硬核狠人,许钱仅用半年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