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xqshuwu.com

第488章(1 / 2)

加入书签

投胎能力已经超过九成汉民的刘非难以置信道:“还有天理吗?还有王法吗?”

谁料刘瑞不仅没有安慰兄长,反而继续往他身上疯狂插刀:“秦始皇有七代传下的丰厚家底与六国遗产,咱有啥?高祖继位时连拉车的白马都凑不齐,哪有钱让后代挥霍。”

说到求仙,之前就有不怕死的过来推销三无金丹,然后就被刘瑞送去充当墨家的点火装置。

“孤倒要看看思贤苑里有啥好恶,能让皇帝暂时放下长生之梦。”刘非不会否定皇帝的得意政策,但也觉得墨家这个半工半文的学派没啥亮点,不大值得皇帝带他亲自去看。

结果等他下了马车,经过三层守卫森严的门禁后被眼前的一切“啪啪”打脸。

怎么说呢!

就好比是列文虎克看到新世界,阿姆斯特朗在全世界的注视下登上月球。

面对高达三四米的烟囱,一字排开的牛皮风箱,以及速度慢得能让东莞破产的脚踏式传送带,刘非只能睁着牛眼张着嘴,比《红楼梦》里的刘姥姥还要搞笑:“这是……这是?”

刘瑞比了个“稍安勿躁”的手势,明明心里爽得要死,嘴上却说:“淡定,淡定。这么多人看着呢!可别丢了皇家的仪态。”

跟在他们身后的李三以拳抵唇,努力不让自己失笑。

也只有在这种时刻,天家才能看到温情。

而跟后世的“钢铁丛林”相比,这种多由“土墩”构成的“村口冶金台”真的很有时代的气息……淳朴到拉条横幅就能拍张要素齐全的脱贫物料。

“这些建筑的造价都不便宜吧!”刘非像个三岁小孩般想去触碰高炉风箱,结果却被热浪冲得眉头一皱:“这是烧了多少柴啊!可别把上林苑的木头砍了一半。”

“木头可没这种功效。”为了这些奇形怪状的高炉,刘瑞还得雇人挖煤,雇人运输,雇人构建物流网以提高效率。

所以说,研究里贵的不是原材料,而是要材料运至研究场所的人力运力。

“每个高炉的日用煤饼足以让三口之家过个暖冬。”刘瑞扫过用作实验的高炉,再次为土法炼钢的效率感到心碎:“要是武库也都学着这般奢靡,估计加上马政的开支也不够关中的一月煤钱。”

刘非收回蠢蠢欲动的手,眉头皱的能夹死苍蝇:“不过是些末工的把戏,没必要这么兴师动众吧!”

“如果末工有且仅有微末的把戏,也不至于让阳城家的(阳城延,秦末时的军匠兼少府,于高后元年封侯)工匠得以封侯。”刘瑞在翻大汉功臣录发现关于阳城家的记录少得可怜,就好像是有人故意淡化他们封侯的痕迹。

可别说是阳城家的有意低调,毕竟只要脑子正常的就不会在功臣录上少记一笔。

这么一来,有且只有一个原因能解释这家的被迫低调——以军功起家的勋贵们不能接受工匠出身的阳城家与之并列,以学识自傲的文人墨客们也无法忍受封侯的工匠位于其上。

“阳城公在秦末跟随高祖起义,算不得正经工匠。”

“可阳城公的彻侯是高后封的。大父若要拨乱反正到底,何不废阳城公的爵位?”刘瑞说罢还一本正经地将刘非打量一番。

后者虽对刘瑞的行为感到有些莫名其妙,但还是挺胸收腹,抬臂在那儿转了一圈……活似一大秀前的试衣模特:“我身上有不妥的地方吗?”

“没有。”刘瑞按下刘非的手臂,轻描淡写道:“兄长可善工匠之活?”

“自然不善。”刘非笑道:“孤要是善工匠之活,怕是会挨阿父的巴掌。”

别看匠在上九流之例,可实际地位不如农民,并且不在良家子之例。

皇帝下田叫亲民与体恤黔首,属于绝对正面的政治宣传。

可皇帝要是迷上木工,或是与工匠相关的一切技能,那就不是可以宣传的正面爱好了,而是彻彻底底的亡国之兆。

“所以阿父很疼陛下。”调侃调到心头发酸的刘非努力不让自己露出沮丧之色。

十根手指有长有短,人的心脏不搁中间。

在刘瑞眼里,先帝真是难伺候的紧

可在刘非眼里,先帝的皇子分为最重要的刘瑞,比较重要的刘荣刘德刘非,以及不在考量之内的一二三四五。

旁人常说刘非是仅次于刘瑞的先帝爱子,可你见过封地只有一郡,就藩时有且仅有一万金的爱子吗?

对比刘瑞去巴蜀改进制盐法时,先帝二话不说地给了两万,刘非这个爱子的水分足以填满柴达木盆地。

“……兄长既然不善木工,难道要在强弩卡壳时将其扔掉?”刘非把话题掰回正轨:“总不能让工匠全都参军打仗吧!”

不然别说武器供应,估计关中都得停摆。

刘非的脑海中立刻勾勒出旗下全是铁锤兵的惊悚画面:“所以还是配个军匠吧!”

“配个没有自保能力,不会骑马的军匠。”刘瑞看向忙碌的墨者,反问道:“人活一世,无非是为名利效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