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xqshuwu.com

第285章(1 / 2)

加入书签

【哎你们都没听说过小日子银矿多吗?我还以为是热知识了,咱们以前高中地理不是有个知识点吗?环太平洋地区是全球最主要的黄金产区之一!小日子那一串岛国正好就属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壳活动频繁,这种频繁的地质活动能为贵金属矿产资源的形成提供非常有利的条件,所以世界上的银矿金矿大部分都分布在地震带附近哦,比如矿产丰富的智利也是这样,智利的境内也是很多火山,地震频繁。

虽然这个知识知道了咱们也不能去挖矿哈哈。

别说地质勘探是一门学问了,也别想金矿银矿了,你们知道咱们有个非法采矿罪吧?罗翔老师不是举过一个例子,洗浴会所为了省水费,私自挖了两口井,结果被判非法采矿罪,水也属于矿产资源哎!插一句罗翔老师的普法真的好有意思,我刷到必看,当时听说水是矿产真的目瞪狗呆了一会儿,所以农村的宝子们记得,家里想打水井也要报备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质活动?

不管是哪个朝代,有关地质、矿产的书籍都很少,古人们一般都通过观察山脉周遭的环境去总结研究地下的矿石,比如《管子》便记载着:“上有丹沙者,下有黄金。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上有陵石者,下有铅锡赤铜。上有赭者,下有铁。”

因金矿附近生长着野生的“薤子”,于是《酉阳杂俎》中便记载了:“山上有薤,下有金。”

而这些勘探与观测,大多也是以露天矿产居多,古人还有一种叫:“重砂寻矿法”,通过采集土壤、水分以及山坡海岸的沉积物,再去分析下面的矿产情况,因此勘探起来非常不准确。

这下林菱随口说的这个信息,对古人们获取矿产也是至关重要:地震多的地方,黄金与白银的矿产也多!

以往谈地龙翻身色变的皇帝们,眼中闪亮着绿光,纷纷叫史官们去寻来有史以来有关地震的史料记载!

尤其是格外缺钱的刘彻,他激动得在大殿上转过来转过去,先前他们不大知晓倭国在哪里,但几场直播下来,大概就总结出来了位置:第一,倭国一定是离华夏很近的、在海上、是岛屿组成的小国。

这下位置便呼之欲出了。

现在不仅仅是倭国,林菱这句地震带,让刘彻对自己家国的金银矿产也有了妄想:可以先挖倭国的矿,自己的先找到护起来,等倭国的挖光了,再来挖自家的。

随后刘彻转来转去的步子又微微一顿。

哎?林娘子的意思是不是地龙翻身跟老天爷发怒没关系?只是一种“地质活动”?这脚下的土地,竟然还会活动吗?

刘彻有些难以置信地盯着脚下踩着的坚实地面——虽说他如今踩在了大殿里铺设的齐整青砖之上,并无法穿透这些砖石看到土地。

但林娘子的意思是,土地不是死的,是活的吗?

刘彻忽而觉着自己脚下沉睡着什么上古巨兽,时不时伸个懒腰、挠个痒痒,稍稍动弹,便将背上的山川河流都顶得摇晃起来。

看样子,林娘子的世道,上天入地都已成易事,他们不仅创造了如此盛世,还知晓天地的奥秘。

不成,这事儿后头还得细问问,毕竟得知道除了那什么“太平洋地震带”之外,咱们中原有没有?也不仅是为了便宜寻找地下金银,还能为天下苍生趋利避害!至少,他们知晓这天下哪里更容易发生天灾,也好早做防范,可以少死些人。

【小日子那个著名的石见银矿我老早看过纪录片,储量真的很厉害,而且这座巨大的银矿被发现之前,小日子在隋唐时期还发现过马银山,在石见银山周围,还有佐渡、生野等金银矿,可以说小日子虽然土地贫瘠,却是个实打实的金银岛!石见银山里也不仅仅有银,里面还共生着数量不少的黄铜、黄铁以及铅。这也让石见银山在银矿被挖掘干净后,还开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铜呢。

大伙儿知道这银山开采了多久才枯竭吗?

小日子估计也没想到那银山储量那么惊人,石见银山是元朝的时候被小日子发现的,从元朝开始,一直开采到直到我们建国前七年左右才彻底封山!前面银矿就连着挖了四百年,直到晚清出矿量才下降。

它产出的白银,在供给小日子当地的割据势力享受、国内经济消化后,还能大量向外输出,维持着与咱们、葡萄牙和荷兰的贸易往来,明朝和清朝同治年以前,平均每年能向明清两朝贸易输出7480余万两!

这个数额,都能抵得上明清时期比较好年份的全年赋税了。】

竟然能连着开采四百年啊!每年除去自己用的,还能向外流出七千多……万两!

这仙迹每逢这种时候便十分体贴,会括弧换算好各国的通用货币标注,于是不争气的眼泪就这么从各朝皇帝们的嘴角潺潺流出。

【而且有历史学家分析过了,那小日子后来敢对咱们亮刀子,就是因为他们整个战国时期、幕府时期都围绕着银山而发动着许多争夺银山的内战,当时丰臣秀吉敢发动侵朝的战争,也是倚仗自己有着充沛的经济实力,石见银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