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xqshuwu.com

第950章(1 / 2)

加入书签

她的意思,是怕赵迎春熬不住。

“这个爹同我说过了,说你们如今专心开药铺做大买卖,肯定没时间做这个赚头,若是搁在那儿太可惜了。”

“我们做不做得过来,做了才知道,总要试一试的,去年你们沿街叫卖那么辛苦,又要从村里过来更累人。”

“但我们如今坐在镇上啊,又有杨家现成的枇杷供货呢,这么好的机会不试一下可惜了……”

赵迎春老实将赵长禄的意思说了出来。

又笑道:“爹说这法子还是要掌在我和大嫂手中的,大嫂是赵家人,赵家赚的当然就是她赚的。”

“我虽嫁了人,但也不会亏待我,准备下个月给我加一两银子呢。”

“还有夫君的大哥也涨到二两了,因为大哥时常要回村去打渔,铺中采买就要夫君的大哥来做。”

而杨诚的二房堂哥堂嫂,也都是二两银子,却一个要负责跑堂和收拾碗筷、一个要负责洗碗和打下手。

干活都不少,工钱当然也不能像刚开始那样计较,毕竟赵家食府经营也有半年了,自然是赚了不少,扣去一应费用之后,也有不少盈余。

若非如此,赵长禄怎么舍得多请人?多加工钱?

但赵长禄精明却不一味小气抠门儿,而且好面子,因而,不管是对杨家这么多人,还是对南林村里找来的三个后生,都没有苛刻过。

若是公公同意

如今赵家在南林村名声很好,在花果村也有些人缘,因为杨家人都夸赵家亲家公为人不错。

所以赵长禄想要做枇杷羹的买卖,对赵家和杨家,其实是双赢的局面。

但赵长禄的精明,让他不会像赵张氏那样,理所当然地要什么,而是客气地提醒、询问林小福的意思。

甚至没有先问赵子诚,因为他知道老二这边是小媳妇当家作主的。

听了赵迎春的解释,林小福想了想才开口。

“枇杷羹的赚头,我本来是打算给余家的,想来你们都听说了,余家今年也想来镇上摆摊,以前是不方便,如今我们住在这里,也能像杨家那样方便了。”

这个方便,大家自然明白,村里人想在镇上摆摊做买卖,当然要有落脚之地,有住的地方还要有放货的地方,这才方便啊。

赵迎春连忙点了头表示她知道,只是表情却流露出些许惋惜。

林小福见了便明白过来,下个月加工钱,若枇杷羹的赚头没有了,加不加工钱可能都难说了。

“若是公公同意,赵家食府卖赵家食府的,余家卖余家的,李桥说大不大、说小也不算小,各卖各的,这事情也就好说了。”

赵迎春听得惊讶,却不敢一口答应,想了想道:“确实应该要问爹,我可不敢乱说话。”

“嗯,其实这就好像镇上酒楼有几家,也不是每家都卖不吃的酒菜吃食,也不是全李桥的人每天都上酒楼吃饭,可是酒楼生意也还是照做。”

林小福见赵迎春反应,也不禁笑了起来。

直到身边孩子蹬了蹬襁褓,她才连忙收了笑声。

和赵迎春一起给孩子换了尿布,她再喂孩子时,才又轻声说道:“余家毕竟是我外祖家,自家就种着果林呢。”

“到时他们街头卖着,或者去铁关镇也卖卖,毕竟我三舅的岳家在铁关镇,过去那边也不算麻烦。”

“而赵家生意毕竟是在李桥了,所以这买卖有多少人来做也没什么好计较的,总不能满镇都是卖枇杷羹的吧。”

林小福最后一句话逗笑了赵迎春。

她连忙点头道:“可不是么,就拿荷香饭团来说,当初不也有人学了去,在街头便宜卖么。”

“那也没有逼得咱们没生意,不过是生意少了些罢了,但咱们还有别的生意赚钱呢。”

所以,赵家食府的生意从来就不是专注在某一种吃食上,而是品种太多了,多得时常要换餐牌,只做其中一部分,隔些日子再更换一部分。

更是有了这样的更换方式,生意反而保持了新鲜,时常会有客人问,何时换餐牌,下回卖什么?

赵迎春很快就能明白的道理,想来赵长禄也会明白。

林小福知道也不能太亏着赵家了,毕竟赵子诚就要离开了,总要安置一下。

“除了枇杷羹,还有杏子酒、果脯那些,去年我一路都有做过,竟然有杨家的便利,这些赚头总要一路做起来的。”

“就算余家同样会做,就算余家以后也开铺子,李桥也就两家而已,总还有些不同的赚头维持。”

方长学先过去

“方家不做吗?我记得二嫂将这赚头给方家了。”赵迎春诧异地看着林小福。

“方家可能要搬家去别处了,方郎中要去别的医馆。”

林小福并不解释方长学已征得陈常华的同意,会提前去京城为她张罗天下药铺的事情。

以后方长学就是天下药铺的掌铺郎中了。

不但是掌事郎中还能跟着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