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xqshuwu.com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404节(1 / 6)

加入书签

与后期解放战争各部队陆续编成纵队、旅一级的合成作战单位不同。此时的十八集团军,大多数还是以团一级为基本作战单位。也就是说在分散游击的情况之下,各个部队实际是以团为基础独立作战单位的。

但也正是这些在一些正规军眼中的所谓野路子,却来了一个乱拳打死老师傅。让受到严格训练的日军军官,在华北的山地战之中受到了极大的损失。虽然因为装备和训练无法改变战局,却也拖住了大量的日军无法南下。

关内部队装备差,一个团如果能有五挺重机枪,一个排能有上一挺轻机枪,就算是绝对主力团了。要是有那么一两门迫击炮,那就是整个大军区的王牌了。在机枪少、弹药奇缺,重火器更少,至于炮想都别去想的情况之下,平时就是想搞一些步机协同训练或是步炮协同训练,也搞不起来。

原因很简单,没有那个本钱搞。眼下尽管装备上来了,但是由于时间过于紧迫,部队训练水平虽然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各级指挥员的能力,与实际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就表现在对炮兵运用的不熟练、不掌握,甚至连机枪配置和运用也很难做到运用自如。

大多数的时候,机枪的任务就是那里人多往那里打。至于火力压制和封锁,没有那么多的子弹浪费,也没有那个必要。而且,没有受过正规军事教育的营以下干部,大部分人也不知道怎么去部署机枪火力重点。

各级干部在指挥作战的时候大多数的情况之下,还是以各自在长期战争期间磨练出来的野路子为主。在战场上指挥,也更多凭借的是各自多年积累的经验。也就是让很多人引以自豪的战争大学毕业生。

尽管各个部队的高级首长,也多次想加强对基层干部,尤其是军事干部的培养和教育。各师在东渡黄河的时候,都组建了自己的随营学校。但受制条件的限制,让大部分的干部教育还只能停留在最初阶段。中高级干部,除了少数进入抗大之外,更多还是在战场上学习。

这也是在建国之后,中央立即成立了高等军事学院和大量的步兵学校,对各个部队从高级指挥员到基层指挥员进行轮训的原因。甚至这种培训,就连抗美援朝战争打的最激烈,最需要军事干部的情况之下,也没有停下来。

而长期磨练形成的独有军事理论,又让出关部队中的很大一部分指挥员,脑海之中都形成了根深蒂固还是只相信自己那一套的理念。对于抗联调过来的干部提出的那些方案,在他们看来是不错,也很好。但关键的是,那不适合自己的部队。

当然对于自己部队战术水平的提高,他们还是很愿意看到的。毕竟没有一个指挥员,愿意见到自己的部队,在战斗之中因为自己部队战术运用而伤亡过大。战场上学习虽说进步大,但伤亡也更大。

老兵无论是对于处于正面战场的国军部队,还是对于活动在敌后的十八集团军来说,都是一样的重要。所以对于自己部队的战术水平提高,这些指挥员还是很乐观其成的。但是战场上的指挥,还是敬谢不敏了。

对于那些什么对战斗进展的分析、判断,提出多种计划等什么参谋业务来说,他们更相信自己在战场上的判断和嗅觉。在他们看来,要是指挥员的工作参谋都能做了,还要指挥员干什么?还不如将部队交给一帮参谋指挥。

这次先头旅在遇袭之前,林志强曾经多次建议部队最好相互靠拢。如果不想相互靠拢到一处,那么这三个团最好应该形成交叉、品字形部署。一旦遭遇到日伪军的偷袭,各部队可以相互策应。

同时要求各团都要组织以轻重机枪和迫击炮组成的值班火力,旅里面也要以山炮连为基础,组建值班火力。各个团驻地周边的情况,要事先标设好标尺。一旦遭遇到日军的袭击,可以立即进行火力压制。

各个团在选择驻地的时候,最好要控制周边的制高点,以及设置简易的防御工事。各个部队在休整的时候,也尽量不要选择村庄。团一级的部队,要做到绝对的收拢在一起,不能出现分散驻防的情况。

但他的这些建议,被先头旅长毫不犹豫的直接拒绝了。原因在先头旅长看来很简单:“一旦日军真的前来偷袭,以日军的火力配置,如果三个团靠拢的话,一发炮弹下来,部队伤亡会相当的重。部队现在的装备水平虽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跟日军相比,还是相差太多。”

至于其他的建议,除了尽可能的控制周边制高点之外,也基本没有被采纳。选择村庄作为休整地,一旦遭遇敌情,可以有一个相对稳固的阵地可依托。至于值班火力,对于关内部队来说太浪费弹药了。

即便遭遇到强敌合围,也可以依托村落坚持到天黑之后脱险。即便是部队被打散了,也可以在老百姓的掩护之下脱险。这是关内部队,在敌后战场上屡试不爽的办法。值班火力,根本用不到。有哪些弹药,还不如在战场上使用更好。

在这些指挥员看来,夜战才是我们的强项吗。只要依靠村落坚持到天黑,就算日伪军来的再多也不怕。有了村落可以作为现成的工事依托,又何必去露宿野外?还费那么大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