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xqshuwu.com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578节(5 / 6)

加入书签

能满足自身需要现在还无法肯定。单单抗联为下一阶段会战做准备,以及补充此次会战伤亡,所必须的至少二十万征兵数量,放到哪个地方都够吃力的了。

要知道新区有些地区的人口,像东满地区的伪满间岛省,人口的密度还不如西满有些地方。新解放地区的所有人口总数相加,也只不过在二百余万。就算其中可动员十分之一的兵员,也不过才二十万人。

而眼下整个根据地不算新区,全部加在一起也不过一千余万出头的人口数量。这其中除去老弱妇孺,以及必须升学的、为工厂建设留下的工人,以及保留必要的农村劳动力,剩余可征兵的人口就相当的有限了。

在征兵方面不能渔涸泽而渔、焚林而猎,那样会毁了现在苦心经营出来的局面。尤其是在除了生产建设兵团之外,整个根据地绝大部分的农业生产,还要以人力和畜力为主。这必然需要在农村,还需要保持大量的劳动力。

如果征集兵员的数量过多,会大幅度严重的影响到农业生产。这对于根据地的未来发展,并没有太大的好处,甚至还有一定的损伤。毕竟相对于工业发展来说,农业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按照眼下根据地的人口现状不算新区,杨震估计最多还能征集到五万的青壮年入伍,这已经是极限了。除非动员三十岁以上,以及十八岁以下的人口参军。否则十八到二十岁年龄段的青壮年动员再多,整个根据地就要伤及元气了。

现在部队之中原有的劳工出身的干部和战士,经过两年多血战的伤亡,以及抽调到各个技术兵种部队,现在只占据部队总兵力的六分之一。伪满国兵出身的解放战士,在剔除不合格人选之外数量更少,只有不到五万人。

眼下抗联的主力部队、地方部队,再加上社会部所属担任战俘营监管、重要目标守备、以及边防和剿匪的各个独立营之中。连同地方部队,现有的主力作战部队还是以去年年初,至今年上半年在根据地内动员的兵力为主。

在目前抗联的总兵力,连同地方部队和社会部所属部队,再加上高射炮、工兵、铁道兵等在直属部队在内,已经将近五十万人的规模左右。按照这个数字,根据地内动员的兵力数量可想而知。

再加上引进的一系列大型工厂所需正在抓紧时间培养的工人,以及搞地方基建所需的大批工人。整个北满根据地内,单单工业基本建设以及征集兵员,所动员的人口不下近百万。这个所需人口,特别是青壮年的数量。对于整个根据地内的人口基数来说,压力可想而知。

要知道目前老根据地内这一千余万人口,有相当一部分是存在纸面上。实际上只有九百多万百姓之中,可不都是符合征兵的青壮年。其中的老弱妇孺,至少要占据将三分之一左右的数量。也就是说,至少有近四百万人口是不适合征兵的女人、老人和孩子,以及青少年。

剩下的六百多万青壮年人口之中,三十岁以上的、十八岁以下,十五岁以上的人口,又要除去三分之一,二百万人左右。除了这二百万人剩余的人之中可以动员入伍的,最多也就在四百万人左右。

而这四百万人口,看起来数量的确不少,但是这其中还要除去按照东北局和抗联规定,必须要升学的人数,以及在城市之中从事不可替代工作的人口。也就是说,剩下可供抗联征兵的青壮年人口也就三百多万。

但是这剩下的三百万人口之中,还要按照杨震一拖二,甚至是一拖三的要求。除去为各个工厂最起码准备的三四十万以上工人的数量,以及从事建筑业、商业、手工业等必须的人口。最关键的是,在缺乏大量农业机械设备的情况之下,所必须要保留的大量农业人口。

保留足够的青壮年作为农业人口,这是一个关系到根据地未来粮食产量,乃至根据地是否稳定的最基本底线。民以食为天,没有了足够的粮食,先不说老百姓造不造反,就是部队也无法稳定,甚至保持行军作战。

保证农业所需人口数量,满足未来所需粮食生产,也是目前抗联兵力无法放手征兵的最主要原因。再加上剔除因为政治上的原因,以及身体上有肺结核、梅毒、性病,以及残疾等原因无法应征入伍的人口。

在不影响到根据地稳定,以及未来后续发展的情况之下,眼下剩下的可供征兵的人口数量,选择余地就已经是非常的小了。可以说保证了这个,就保证不了那个。保证了工农业生产,征兵数量就受到严格的限制。新区的确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但是在满足抗联的基础上,已经再无力满足挺进军所需补充兵员。

抗联总不能将所有的青壮年,都拉来当兵,而其他的什么都不顾。没有了商业,根据地就是死水一摊,对东北局财政收入也是一个不小的影响。没有了农业,那么整个根据地上千万人口将会陷入饥荒。没有了必要的工人,杨震的整个工业发展计划根本就无法实现。

按照东北局的估算,不算新开垦荒地以及增产粮食,仅仅保证目前的粮食产量,就至少要保证三百万以上的农业人口,其中至少要有百分六十的人为青壮年。如果想要将目前粮食的产量增加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