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xqshuwu.com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708节(1 / 5)

加入书签

实际上最根本的根子还得从自己这里找,自己搞出来的事情,带来的某种程度上短时间之内吃一些亏,自己也只能承担下来。舍得、舍得,有舍才能有得。该退让一步的时候,尽管这个退让很难过,但很多的时候也这个步也得让。

与其僵持不下,还不如放弃一些短时间的利益。斗争吗,不能一味的争强斗狠,那样只能彻底的把关系搞僵。老祖宗留下的《孙子兵法》,可不单单是给军事斗争准备的。在这种情况之下,也是一样适用的。

就算明知道被人家糊弄了,只要到手的装备性能不是太离谱,不像英国人那种巴特尔轻轰炸机一样,就是一个糊弄人的西贝货话,有些方面暂时吃点小亏也无妨。等到日本人持续增兵,美澳联军又啃不下来澳大利亚的日军,他们自己就会找上门来。

事实上杨震也没有判断错,在美日战争爆发之后,几乎成了整个太平洋战场美军反击基地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无论是对日军来说,还是对美军来说,战略地位都直线上升。美军在战场上反击太平洋,澳大利亚成了物资和部队的中转基地。

虽说日军占据了澳大利亚的东北角,但是毕竟面积七百多万平方公里的澳大利亚来说,日占区只是一个极小的地方。广袤无垠的澳大利亚大陆,依旧给美军提供了足够的基地和港口。西海岸的达尔文港、黑德兰、珀斯,东南海岸的布里斯班、悉尼都是美军可以利用的优良海港。

在整个太平洋战场参战的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基本上都是从澳大利亚出发的。从前线撤回后方休整的部队,也都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作为休整基地。澳大利亚发达的农业,还为美军和其他盟国,提供了大批的粮食和羊毛等战略物资。

所以美军并未彻底放弃澳大利亚,将前进基地转向新西兰。虽说不断在向澳大利亚增加兵力,但在遏制日军的攻势,将日军困在澳大利亚东北方向之后,继续使用澳大利亚作为前进基地。

而对日本来说,只要他们在澳大利亚保持一定的兵力,就会分散美军对外围防御圈的压力。美军根本就不可能接受,彻底失去澳大利亚这个前进基地的情况。美军愿不愿意,哪怕日军在那里只有一个联队,他们都要在澳大利亚保持足够的兵力。

虽然富饶但是地广人稀,全部人口只有一百多万的澳大利亚,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之下无论如何都无法自保的。哪怕只吸引住美军的一个师在澳大利亚,那么他们可以投向太平洋战场的兵力也就少上一个师。这种态势无疑对日军固守其他距离本土更近的战略要点,也更加的有利。

有了这个看法的日军,虽然在美国海空军全力封锁之下,依旧想方设法,不断的向澳大利亚战场增兵和运输物资。一个师团无法集团登陆,就以大队为建制利用夜色掩护分批登陆。弹药、其他物资,无法一次性运输上岸,就用潜艇和快速驱逐舰分批运送。

甚至到了四三年中,在你美军连续收复中途岛、瓜达尔卡纳尔岛、威克岛之后,太平洋战场局面已经开始对日军发生不利的转变。面对着美军已经打响的全面反攻作战,已经逼近外围防御圈核心地带马绍尔群岛的态势。

日军大本营对澳大利亚战场、拉包尔等战场,进行大规模的战略调整。在中途岛被美军夺回之后,日军曾经一次性尽可能的抽调所有能抽调的海军机动兵力,集中四艘航空母舰,六艘战列舰以及大批的巡洋舰、驱逐舰,护送五十多条运输船以及大批登陆舰艇。

一次性向澳大利亚战场,增援了两个海洋机动旅团、三个独立混编联队,日本海军驻上海的特别陆战队,以及两个坦克联队、两个独立重炮兵大队,三个独立山炮联队的兵力。并在澳大利亚战场,部署了大量的反坦克炮、高射炮。

为了在空中支援和掩护,已经越来越无法支撑的情况之下,尽可能的增加澳大利亚战场的防空能力。日军甚至不惜从一些被美军炸伤,一时无法完成抢修的军舰上,拆卸下来高炮部署到澳大利亚战场上。

除了不断派出增援部队之外,面对着美军日益强大的海空力量,为了应对未来美军的海上封锁,保证澳大利亚战场上的日军独立作战能力。日军大本营一次性就给澳大利亚的日军,运送去了七个会战份的后备弹药,以及大批的炮弹和油料。

甚至还运输了一批农业设备,和大批的种子。以便让在澳大利亚战场上的日军,在补给线被切断之后,后方实在无法补给的情况之下,能够自给自足,减轻大本营的运输压力和路上的损耗。

考虑到美澳军队在澳大利亚战场上投入的大量坦克,日军大本营还从关东军专门抽调了五个参加过四平之战,具备丰富反坦克经验的步兵大队。全部配属仿制的德制五十毫米反坦克炮一个中队,加强到了澳大利亚战场,以增强战场上日军的反坦克能力。

同时日军在自己所有控制区内,距离澳大利亚最近的新几内亚岛上,也部署了大批的海军航空兵。尽管日军在夺取莫尔兹比港的战役之中,面对澳军的顽强抵抗,以及美军的快速增援,损失相当的惨重只能退回出发阵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