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xqshuwu.com

第95节(4 / 5)

加入书签

北各军阀虽安逸数年,但到底是正规野战军出身,战力尤有保存,为了挽救覆亡,盘踞各地的大小军阀被迫联合起来,在昔日伪清总兵罗盘根的号召下云集武昌,并同时向北京政府发出乞降书。

这真是一件令人奇怪而又令人好笑的事情,“大汉山南将军”的部队进攻汉阳,而当面与之为敌的伪清大军一边积极抵抗,一边向大汉皇朝乞求投降。

历史就是这么惊人的滑稽。

两封奏折,一前一后抵达中南海,相隔不到三天。北京政府迅速作出了反应,林风接到杨起隆奏折之后,立即召来翰林学士张伯行起草诏书,痛斥杨起隆“欺君”,命令他立即离开部队返回京师,所部人马必须立即停止攻势,原地待命,等待朝廷派遣军官进行改编,否而大汉将宣布他为“叛主之贼”,起大军征讨。

而总参谋部的反应则比皇帝的圣旨更快一步,未等第二次宣诏的使节出发,总参谋部的八百里飞骑即奔赴勋阳,命令西线兵团瑞克将军所部立即集结部队,朝荆州府方向攻击前进,若有抵抗,一律就地歼灭之。

与此相反的是,湖北军阀的乞降书则得到了林汉朝野的高度赞赏,皇帝诏湖北军阀首领罗盘根:“虽身陷贼营、然忠义未泯,且慕王事,朕甚欣慰!”,因此特授陆军少将军衔,号“建威中郎将”,命令所部其就地防御,维持治安,等待改编。

可以想象的是,林风的圣旨在杨起隆眼里和擦屁股的稻草纸没有任何区别,这时杨起隆所部虽屡遭挫折,但仍有近两万四千余战斗兵员,并且装备精良,拥有大批火器,其中,甚至还拥有一支超过六千人的骑兵部队。和汉军各支野战兵团相比,这支军队虽然数量略显薄弱,但却不可轻视。

昔日中原大乱,四郎会一声呐喊,数十万农民军呼啸而起,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天下为之震动,各部首领共推杨起隆为“龙头大帅”,此后为军统汪士荣分化瓦解,无数意志薄弱的义军首领纷纷变节投降,但杨起隆的直辖本部却挺住了军统特务的诱惑和拉拢,一直保持了高度的凝聚力和纪律性。他们就是这数十万农民军的精华和中坚,不是四郎会教派的忠实信徒,就是杨起隆的铁杆部下,因此具有很强的战斗力。

现在部署在湖广战区的汉军部队一共有三个兵团,在这次湖北战争之中,西线瑞克兵团是预定主力部队,而中原兵团、南方兵团部署在河南、安徽边境的数个主力军则担负策应和支援任务,参战总兵力在八万人以上,整整超出杨起隆所部三倍有余。公允的说,这场战争林汉帝国蓄谋已久。

就在瑞克兵团全力东进时,大汉总参谋长周培公却突然接到了一封来自江苏前线的紧急军报,薄薄的军报字迹寥寥,但周培公草草阅完之后却神色大便,匆匆朝袖子里一塞立即吩咐准备车马入宫求见。

林汉帝国自林风以下,有三个实权人物,分别是李光地、陈梦雷和周培公。从职权上看,周培公是大军统帅,应该是最有份量的大佬,但实情却并非如此,虽然不论从资历上看还是从才能上看,这位汉军元老都有足够的资格占据这个角色,但因为林风的原因,他却偏偏是三人之中最不得意的一个。

这个道理很简单,正是因为周培公的资历和才能,而又在军方很有威望,所以他注定了不可能风光——除非林风死了。

虽然如此,但总参谋长毕竟非同小可,林风仍然对他非常客气。听说周培公求见,林风立即更衣,在书房传见,草草礼毕,林风就笑着对他说道,“培公阿培公,我说你也不知道歇歇,这两天你没事就朝朕这里跑,莫非是觉得御膳房伙食对胃口?!”

周培公丝毫没有调侃的心思,匆匆抽出军报递给林风,“陛下请看,南方出大事了!!”

林风一怔,接过军报随手抽开,才看得一眼,即神色大变,惊道,“台湾军进攻喇布?!”

“正是如此,”周培公一连沉重,“安徽都督王大海八百里加急,臣也是刚刚得到消息,郑经于上月初遣大将刘国轩为帅,冯锡范为副,领台湾水师突然北上,越福建、浙江,突然登陆崇明岛,遂克上海县,所部水陆大军共约十万余人,借水师沿长江长驱直入,伪清太仓、南通守军不战而降,苏杭两营临阵倒戈,无锡守将蒋循、常州守将罗大利、常州知府胡柄元败死,据王大海奏报之时,郑军主力越过扬州,直逼镇江!!”

林风愕然半晌,忽然一拍桌子,不怒反笑,“妈拉个x,好一个郑经,果然有两把刷子!”他别过头,反问道,“王大海呢?!”

“回禀陛下,王平辽接到战报之后,一边向京师急报求援,一边下令安徽各军向南集结,并同时向伏波中郎将施琅将军请援,”周培公皱了皱眉头,“眼下恐怕已经压到江苏边境了罢?!”

在汉军制度之中,都督即战区司令,有临机应变之权,发生这样大的事情,王大海是莫说集结应变,就算是立即向南京方向发动战争也是无可厚非。

林风摸了摸下巴,沉吟良久,忽然说道,“朕觉得这事有点奇怪,杨起隆刚刚挪地方,郑经就出了大招——这可真巧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