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xqshuwu.com

第22节(1 / 2)

加入书签

皮儿薄馅儿多,肉汁鲜美,藕丁清脆,很是好吃。

黎锦比少年要高半个头不止,他揉揉少年的脑袋,说:“进屋去吃,这里我来收拾。”

少年却帮黎锦一起把米糊和羊奶煮在一起,然后才肯进屋。

包子蜷缩在襁褓里,睡觉的时候还吹着泡泡,看样子做了个美梦。

少年一口一口的咬着肉包,看着黎锦把背篓里的竹叶纸和毛边纸拿出来,摆在床尾那放杂物的柜子上。

竹叶纸和毛边纸都比较便宜,是寒门学子平日练字写策论必备的。

秦慕文以前还是尚书公子的时候,虽然不受宠,但习字或者作画用的都是上好的宣纸。

他想,阿锦这么好的一个人,他、他得多赚些钱,给阿锦买宣纸。

黎锦不知道少年心里想的,他把所有东西摆好,说:“咱们家该找人打一个案几了。”

到时候就放在窗边,白天练字还不废油灯。

少年吃完一个包子,另一个留给黎锦。

黎锦笑着说:“我吃过了,你乖乖把包子吃了,我去问问村里人打案几的事情。”

顿了顿,他又说,“听话,明天给你炖红烧肉。”

少年听到红烧肉,居然直接就吞了一口口水,在只有夏蝉做背景音的情况下,听的尤为清晰。

黎锦这回没笑,只是轻轻的掐了掐少年的脸。

村里老一辈有几个人都会些木匠手艺,但最近农忙不得闲,都在收麦子。

只有一家人是因为家里儿子多,劳动力充足。

做长辈的平日里就比较清闲,平时最爱抽着旱烟,看李大牛下棋。

黎锦也是之前跟李大牛下棋的时候,知晓的这位老大爷。

他前去拜访的时候,老大爷正坐在院子里,嘴上叼着烟,一手拿着锉刀,一手拿着一块象棋模子。

他昏黄的眼睛眯起来,仔细的雕着。

黎锦站在原地,等他放下象棋,这才敲了敲门。

老大爷说:“黎家那读书的小子,快进来,老早就看见你了。

要不是这雕刻不能打断,我就直接叫你进来了。”

黎锦拱了拱手:“村里人都知道大河叔一刀雕的功夫很好,正巧我这事情也不急,就等您雕完再进来。”

老大爷名叫李大河,早年去镇子上的木匠铺当过学徒。

“你小子这棋下的好,人比棋还好。”这可以称得上相当高的赞誉了。

李大河说,“村子里之前那个传言果然不可信。对了,找我什么事?”

黎锦这才把来意说出来。

“家里缺一个案几,大概五尺长、三尺宽,高度两尺半。不知大河叔,最近有时间吗?”

案几,是读书人用来写字、画画的地方,有高有矮。

五尺长,大概就是一米六左右;三尺约摸就是一米;两尺半则为零点八米。

黎锦本来不打算做的这么宽,但这个时代的案几基本上都很宽。

因为古代人用毛笔写字,宣纸大部分是四尺,也就是一百三十八厘米长,六十九厘米宽。

案几做的宽一点才能平铺在上面。

但这样的话,家里本来就不大的卧室会显地愈发逼仄。

黎锦想,现在练字最主要,毕竟距离考童生试只剩下八个月不到的时间了。

屋子里活动范围小暂时可以忍一下。

等到村里人农忙结束,他倒是可以雇几个人帮他在厨房对面,也就是推开门后略显空旷的院子里建一间书房。

李大河说:“行啊,我这里有些木料,都是抛光过的,过两天打好给你送过去。”

黎锦赶紧道谢,又问了价钱的事情。

李大河摆摆手:“都是一个村子的,我就给你实话实说了。那木料是之前给镇子上一个生意人做门剩下来的。

一面抛光,一面本来是要做雕刻的,结果第一遍没雕好,那生意人索性换了一块木板。

那木料摆我这里也没用,就算白饶给你。

剩下的,你给我八十文就行。”

黎锦先付了一半定金,兜里的钱又出去了四十文。

他出门的时候,不禁感慨,读书真的是件很费钱的事。

给先生两百文束脩费,买了三十七文的腊肉,毛边纸、竹叶纸、字帖、兔毛笔和墨块一共两百五十五文,这边打造一个案几又是八十文。

满打满算,他赚的六百四十文,只剩下六十八文。

今日还买了三文钱的包子,不计剩下没交的四十文定金,黎锦兜里只剩下六十五文了。

黎锦忙完这些,回到家的时候,在卧室外,隐隐听到屋里有人疼的抽气的声音。

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赶紧推门而入。

——入目是少年中衣散乱,抱着孩子在胸前,一脸惊慌失措的看着他。

黎锦站在原地没动,假装自己很镇定。

其实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