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xqshuwu.com

第1129章(1 / 2)

加入书签

五天后,钦使快马赶到了虎牢关。

实际上,所谓的八百里加急,其实是清朝时候的事。最早在唐朝出现的加急军情,上限是“六百里”。

要做到八百里加急,除了沿途有好马换外,甚至还要换信使,昼夜赶路。这种高难度操作对于驿站系统来说很难。历史上除了太平天国时期做到之外,其余朝代,通常就是六百里加急最多了。

说是六百里,还要把明代各种不利的交通因素算上去。真实情况,八百里军情急报,提塘官一天最多跑五百余里路。

不过五百里也够了。

从虎牢关到京城一千二百里路,两天多一点就能到。而像洛阳大战这种等级的军情,皇帝哪怕睡了都要被喊起来当场处理,半刻不会耽搁。

这样一算账,来回赶路外加批奏军情,五天半时间刚刚好,京城那边看来一刻都没有耽搁。

亮出腰牌,核对完勘合后进关的钦使,不出所料是一伙共七人的锦衣校尉。

见到锦衣卫,所有人都知道卢总制这一回是在劫难逃了:正常传旨,多少会有个太监。清一色锦衣卫,就是来拿人的。

果不其然,随后在大堂上,北镇抚司掌刑千户武恒州,当堂展开圣旨念出旨意:卢象升丧师失地,深负朕望。着有司即刻革职拿问,押赴京城论罪。

寥寥几句话语,将之前红得发紫的七省总制打成了阶下囚。

念完圣旨,武千户一手背后,一手托着明黄色卷轴,走到卢象升面前,弯腰,笑眯眯地说道:“卢大人,接旨吧?”

忍着腿伤跪在地下的卢象升,颤抖着伸出双手,接过了圣旨。

在场有资格听圣旨的人,对这个结果丝毫不意外。

登基八年时间,可以说,朝堂上下对龙椅上那位崇祯皇帝,已经相当了解了:用得着向前,用不着向后。翻脸如翻书,视臣子如草芥。

带兵的军将头子或许还有些忌惮。但对于文官,崇祯皇帝处理起来可谓是从不留情,毫不手软。

卢象升是天启年进士,彻头彻尾的文官。

接下来,武千户又掏出一根红绸,在卢象升手腕上绕了一圈。这就代表着镣铐,是高级文官最后的体面。

正事办完,武千户一行人由于赶路劳累,于是决定在虎牢关休息一天再走。

这边已经被削了官职的卢象升,按照武千户要求,和总兵李卑交割了官凭印信,正式移交了虎牢关防务。

当晚,临时主持工作的总兵李卑,被悄悄唤进了武千户房间。

前脚进门,武千户正色起身,咳嗽一声,沉声说道:“有口谕,总兵李卑听旨。”

李卑不疑有他,当即跪倒听旨。

“援剿总兵左良玉,临阵脱逃,丧心病狂,罪无可恕,着有司便宜行事,钦此。”

听完密旨,李卑瞬间明白了皇帝心意:又不想放过左良玉,又不愿把事情闹大,所以派锦衣卫来秘密执行。

凭心而论,做为一个比较纯粹的军人,李卑也是打心底里鄙视第一个临阵脱逃的左良玉的。

但今晚这一出,令他感觉到了一丝危险:他现在主持工作,左良玉回头出了事,不会到时候黑锅扣在自己头上吧?

仿佛看穿了李卑所想,这位操着一口“京师语”的武千户,和蔼地拍了拍李卑肩膀:“李大人,还请放心。皇上亲口吩咐下来的差事,弟兄们定能办得滴水不漏。”

李卑稍稍放了点心:“如此……计将安出?”

“明早左良玉的饭食,不拘茶酒,端过来我看一眼便是。”

说到这里,武千户淡淡地补充一句:“放心,过个日,他自己就中下痢死了,牵连不到别人。”

李卑原本还担心是砒霜一类易察觉的东西。现在听武千户这么一说,心下顿时放松了:“那此事包在末将身上。”

“锦衣卫祖传的手艺,大人尽可放心。”

第二日一早,武千户先是亲自监视着左良玉吃了早饭。然后,他们一行人整理好行装,将囚犯卢象升押进了马车。

按道理,卢象升应该一同骑马的。不过他腿上伤势比较重,骑不得马,所以专门安排了一辆马车。

之后,上马,武千户抱拳拜别李总兵,出关门往北而去。

不料,往北二十里到了黄河渡口后,武千户却又指挥着队伍折向而行,调头去了郑州。

坐在车里的卢象升本不欲说话,可现在也太南辕北辙了,于是他忍不住隔着小窗问了一句。

“卢老爷怕是不知道吧。”

武千户倒也和善,有问就答:“日前鞑子入关,如今京城已被围攻,咱们从保定是入不了京了。”

就在卢象升率军攻打洛阳之前,他是刚刚收到鞑子入关的消息的。历史上,再过一段时间,卢象升就会被崇祯调回京城勤王。

而在这个位面,他不可能再被崇祯委派什么职务了。

“哦……”得知了这个消息,卢象升也想明白了:“那是要去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