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xqshuwu.com

第218章(1 / 2)

加入书签

秦子瑜一听,这还了得,“那行,我答应你刚刚的提议。”

对于秦子瑜前后变化如此快的态度林晋不是没有怀疑过,但是想想这也没有什么好作假的。

林晋以为自己取得了谈判的胜利。

可秦子瑜用事实告诉他,和他玩心眼?他那点子心眼根本就不够看。

俩人说的两次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儿,经历过一次之后,林晋直接举白旗投降了。

“五次就五次。”

总比一次就要了他的命来得好。

“不行,我现在突然觉得五次好像也不是很够,至于究竟多少,要听我的。”

林晋:要不他去死一死好了。

炎热的夏季过去后,人们迎来了丰收的秋季。

因为之前有了林晋的帮忙,户部在这个秋季可是有了不小的收获。

皇帝在看了户部尚书的奏折之后,很是满意。

在一次早朝上更是想要将林晋用在农事上的法子在大康境内广泛推广。

结果这提议刚提出来,就遭到户部和秦子瑜的反对。

皇帝看着两人有些不明白他们究竟是为了什么。

“这些个法子的确是帮户部很大忙,怎么?现在朕想要让各地争相效仿,难道不对?”

户部尚书站了出来。

“回陛下,的确是不怎么妥当,就拿上次发生过洪涝地方来讲,三公子用在京都农事上的法子有很多都不适合用在那儿,如果强行命令当地的百姓按照此法,不仅会让当年的粮食减产,严重的怕是会颗粒无收。”

这倒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为什么?”

户部尚书道:“京都不似那儿,雨季也没有那么长,所以很多农作物都是春季开始播种,到了八九月份的时候差不多就可以收上来,这就不得不提夏季的雨季了,那个地方年年都会遭遇洪涝灾害,所以,夏季的时候不宜种植过度的农作物,不然受到的损失只会更严重,夏季过后天气便开始冷了起来,百姓的家里如果没有过冬的粮食,是会饿死人的。”

“所以,京都附近种植的作物有些不适合直接拿去种在那儿,这就是为什么臣觉得此法不适合在大康境内全面推广的缘由了。”

“你是想说因地制宜?”

“陛下圣明。”

皇帝听后点了点头:“既然如此,这事儿就交给你们户部去办,最迟明年春天之前要把各地的农时、农作物等等有关农事的都编写成册,这样一来也好方便以后的管理。”

户部尚书觉得这简直就是晴天霹雳啊。

“这……陛下,老臣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皇帝每次听见这句话就知道这些臣子定是又有了借口或者理由。

“讲。”

“臣自然是赞同陛下刚刚的法子,可……户部眼下人手本就不够,之前多亏了有三公子愿意帮忙,这才不至于手忙脚乱,如果这个时候在派人去各地勘察,那……那户部就真的没人了。”

皇帝看了一眼户部尚书,“所以,你有什么打算?”

“臣……臣想恳请陛下找个户部之外的人,按照各地呈交上来的奏报一一去核实,这样到时候编写成册的时候就能反应的更真实了,之所以找个户部意外的官员,完全是为了避嫌,之前,这样日后成册的时候也不会出现因为贪污受贿等问题而搞出大乱子。”

皇帝没想到户部尚书是真的有在认真的想对策。

“你这个法子不错,可如果那人是户部之外的,你又如何能保证他懂农事?”

皇帝话音刚落,众人纷纷朝着秦子瑜站着的地方忘去,那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回陛下,臣只会带兵打仗,对于农事上是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恐怕不能很好的完成陛下委托的重任,还请陛下收回成命,另寻他人。”

“没事儿,将军不通,但是三公子懂啊,大康的江山还是有不少美景的,你们二人可以一边办公差一边趁机欣赏各地的美景,而且还能在路上促进彼此之间的感情,一举三得,是件美事儿啊。”

秦子瑜一脸无语的盯着户部尚书道:“第一,臣与阿晋的感情一向很好,不用再跑去外面促进,第二如果大人觉得这是一件美差,为何不自己揽下。”

户部尚书被怼却并不生气,“嘿嘿,没办反我这拖家带口的,根本就抽不出那个时间,而且我们家那口子的性子诸位都是知道的,这美差它就不适合本官。”

路遇奇葩小姐

外出巡视的事情在早朝上根本就没有任何定论,这事儿说起来就好像户部尚书说的那样是个美差,可朝里那群人精都明白,哪里有什么美差,外出巡视不仅要要跋山涉水不说,这要是在半道上遇见什么事情,那可真的是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

早朝后,皇帝将秦子瑜叫去了御书房。

“朕这里有一份前不久北方加急送过来的奏章,你先看看吧。”

说着,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