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xqshuwu.com

17搜山千骑入深幽(八)(4 / 6)

加入书签

,洵洵儒雅,果然名族子弟。”

刘衡本性忠慈,在放下了心的同时,对荀贞表达出来的善意亦投桃报李,所以昨天当荀贞说起“先王耀德不观兵”,他便痛快地说“那么从今以后,兵事就多多依托中尉了”。

对刘衡而言,这是投桃报李,於荀贞而言,这却是种善因、得善果。

此时见荀贞转目顾他,刘衡笑道:“中尉设伏马服山之计,我虽早知,当时在场,但只是观睹旁听而已,未尝出一谋、划一策,此胜全是中尉的功劳。中尉之功,我岂能占?还是请中尉来给大王讲说此战的经过吧。”

刘衡虽然会错了意,可却也让荀贞知道可以回答刘豫之问了。他从容温声,言简意赅地将此战的经过讲说了一遍。刘豫认真听完后,拍手大赞:“中尉智谋杰出!常人要是遇刺,恐怕早就被吓得魂飞魄散,而中尉却於间不容发、刺客挺刃之际想到了此计。了不起,了不起。”

段聪於堂下侧席上笑道:“中尉前从州伯击黄巾,敌百万众尚不畏惧,凌刚摧坚,无往不破,况乎几个刺客?所谓望危如宁、视险如夷,说的就是中尉这样的人啊。”

堂上诸人,国傅黄宗、治书冯尚、谒者杜固,以及郎中姚协等俱皆称赞,唯仆何法端坐无言。荀贞心道:“刘衡说何法守正持重,看来果然不假。”

黄巾生乱的这几个月,刘豫白天没胃口吃饭,晚上睡不好觉,只觉头上总觉笼罩着浓浓的阴影,不知何时就会命丧贼中,心惊胆寒,瘦了二十多斤,终於皇甫嵩平定冀州,荀贞来任赵国中尉,盼得了日出阴云散,今天谈性甚浓,问完马服山之战,又说起国中的形势。

他对荀贞说道:“中尉,孤听段君说,国西的黑、西诸山谷中群盗蜂聚,时扰县乡,中有名王当者,其众最多,号万人。不知是真是假?”

“在西、黑诸山谷的群盗里边,王当之众确实最多,不过没有万人,至多三千余。”

戏志才办事干练,尽管尚未把西、黑诸山谷里的黄巾余部与盗贼的详情打探清楚,但已经知道了一个大概。戏志才知道的,荀贞自也知道。案几上奉有温汤,他当下把手指在汤中蘸了下,在案上粗略地画出赵国之地形,滴水以为山,划线以为河,指点郡西,从北边的王当起,到最南已经被消灭的的左须部,把戏志才打探来的情况一一道出。

满堂之人,听他侃侃而谈。等他说罢,国傅黄宗叹道:“我虽久居国中,但对西、黑诸山谷里的群盗却是只知有之而不知其详,中尉初至,於今不满二十天却竟已尽知群盗底细,对诸贼藏身之处、诸贼渠帅之名、诸贼之多寡尽了然胸中。较之中尉,我惭愧惭愧。”

“盗贼之事,有污清听。贞未至国,已闻傅德名,公清白谨慎、仁爱教化,乃是国之长者,王之师傅,有德行的人当然不会去关心盗贼之事。贞乃中尉,平贼为本职,所以也只有像贞这样的人才会去打听贼事。”

傅不参与国事,但因负有“导王以善”的职责,所以在国中的地位很高,“礼如师不臣也”。

荀贞对黄宗非常尊敬,尊敬的程度甚至超过对刘衡。不过,他的这份尊敬并非全因黄宗在国中的超然地位,也并非因其在国中的德名,主要是因为黄宗的籍贯。

黄宗是汝南人,与他同州。

赵国的吏员们来自帝国各州,豫州人只有两个,即荀贞和黄宗。颍川、汝南同州,而且接壤,荀贞又在汝南击过黄巾,对黄宗有天然上的地域亲切感,黄宗对他亦有此感。

黄宗笑道:“适才中尉述说贼事,条理分明,清晰明了。贼虽处远山之中,而中尉讲之,却如反掌观纹。中尉将才武略,才具秀拔,平舆许子将赞誉中尉是‘荒年之谷’,确然如是。”

黄宗是汝南人,许劭也是汝南人。许劭的月旦评天下知名,往昔之时,他对某人的一句褒誉或者一句贬损,往往旬月间就能传遍海内,现在虽因战乱方息,世道尚未安宁,道上多有盗贼之故,消息不如以前传得快,可汝南本地人却也早就知道了他对荀贞的美评。黄宗前不久接到了战后的第一封家信,在信中读到了这件事。

段聪却是初次听说此事,他低声重复了两遍“荒年之谷”这四个字,拍案赞道:“许子将真识人者也!可不就是么?中尉来赵国前吏民不安,中尉来后,一战击斩左须,我刚才在宫门口等中尉的时候,遥见街上的百姓奔走相告,俱皆欢颜,中尉可不就是如荒年之谷一样么?”

许劭名闻海内,月旦评闻名遐迩,袁绍惧得恶评而不敢“舆服”入汝南境,单车归家,曹操早年为求一评“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可见其影响力。刘豫、刘衡等本就也在惊诧荀贞对山谷中诸贼的了解,此时闻得许劭对荀贞的这句美评,对荀贞更是高看,连连称赞。即使如“持正自重”,不苟言笑的何法亦不再只板着个脸,破例称赞了荀贞几句。

刘豫开心地说道:“山虽藏贼,国有中尉,孤可安枕而眠。”

荀贞知天下将乱,是有意要在赵国中尉的任上干点事情的,他只有管军之权,没有管民、财、粮之权,要想干点事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