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xqshuwu.com

分卷(105)(1 / 3)

加入书签

毛笔和铅笔都是笔,但用写毛笔字的手法写铅笔字,是十分困难的。

得有人教,然后再由这些先生教给学生。

所以,你们得好生练习铅笔字了。

别到时候去了地方上出丑。

十几个学生:

将桌上的古琴抱在了怀里,站得笔直。

等莫少珩指导完一群学生练字后,走出楼。

外面,已经被朝廷准备推行的义务教育法掀翻了天。

什么?朝廷准备让我北凉的孩子全全部免费读书?

他们第一反应就是,什么人在传谣。

听说先从我们凉京试行,然后在各地推广。

也就是说,我凉京的小孩都要读书了?

假的吧。

不可置信。

他们还在感叹,莫少珩的小货郎都有书读了,特别是一些百姓有时候喜欢逗这些小货郎,让这些小货郎写几个字给他们看看之类。

结果,这些小货郎还真能有模有样的写出来。

当时的震惊,现在都记忆尤新。

可是现在,他们的小孩也可以,而且还是免费读书?

也有人将规则解释得很清楚,还是需要父母给买纸笔课本的。

但纸笔课本,他们买得起了啊。

再一想。

读书人,哪怕寒门的读书人,都是可以通过科举入仕的啊。

咕噜。

就像在他们面前打开了一扇透着光的门。

哗然之声如风吹过凉京的每一个角落,风过而留痕。

黑板,粉笔(一更)

凉京,义务教育法将百姓的热情推到了最高。

他们亲眼看到了小货郎的改变,小货郎彬彬有礼,哪里像他们自己家的野孩子啊。

再加上,读书人受人尊敬。

心里,莫名的有些期待。

当然,现在也仅仅是传闻,也不知道是真是假,甚至因为太过离奇,依旧无法置信。

直到,官府的告示贴了出来,让适龄的孩子开始报名。

一时间,整个凉京都轰动了起来。

那种高涨的气氛是无法想象的,如同能掀起房顶的瓦。

竟然是真的,我的天,我北凉的适龄小孩竟然真的都要开始读书了。

告示上可是说了,义务教务,务必要落实到家家户户,让我北凉下一代争做有文化的人。

三街战报上也响应了,说什么文能安邦,文能治国兴天下。

还说,读书是每一个北凉人的权力和义务,哪怕是父母也无权剥夺孩子读书的机会。

这是其他诸国都没有的事情,说是要提升我北凉百姓的幸福感。

什么权力和义务,幸福感,词儿有些新鲜,但也不是听不懂。

此时,消息也传到了准备郡试的学子那里:

特别是对于寒门学子,这何尝不是天大的事情。

当先生是十分体面的事情,怎么也比平时做苦力活贴补家计要好。

再说,一边当先生,还能一边读书学习,不再像以前那样,忙起来连看书的时间都没有。

而且,哪怕最终无法入仕,也是一门稳当的又能兼顾爱好的生计。

朝廷先是科举,后是义务教育,惠及的人十分的多,竟让人看到了一点文教大兴的征兆。

三街战报上,还有一条消息。

乌衣巷开了一家书包店。

听说和读书人用的书箱一样,都是用来装笔墨纸砚的。

不过,听说价格要便宜很多,也方便使用,还能纠正小孩弯腰驼背的坏习惯什么的。

当然,这条广告也只有一部分人关注了起来,基本都是家中有适龄小孩的普通家庭。

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自然是能省一个铜子是一个。

书包是什么?

其实不少人也知道,赵景澄等学生一天背着漂亮的小书包,招摇过市,十分的引人瞩目。

这群贵族少年的言行,自然会引起百姓的好奇,会旁敲侧击的进行打听和询问。

当然,书包店的款式和赵景澄他们的又不同,多是以麻布制作而成,毕竟是面向义务教育的家庭。

虽然是麻布书包,但款式却十分漂亮,跟大人腰间的佩剑一样,甚至能称得上是小孩的实用的装饰品。

莫少珩还真是会做生意,看着点机会就见缝插针一样。

可不是,听说有不少人已经闻讯去给家里的孩子看书包了,这要是所有小孩都上义务教育,到时候还未必买得到书包。

讨论着这个,不免又要说到莫少珩欠了一大笔钱的事情。

因为莫少珩大规模的找泥瓦匠在郊外大兴土木,自然引起了百姓的注意。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赵棣和莫少珩向朝廷借了巨款的事情,也传开了。

那笔钱,对于百姓来说,可是天文数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