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xqshuwu.com

第237节(1 / 2)

加入书签

李牧派了许多人去打探越地的消息,特别是理顺越地的部落贵族之间的纠葛。

虽然李牧算是半自愿的入秦,其实也是被离间计坑了一手。

再加上他有蔡泽这样的用离间计的好手作为朋友,李牧也开始对这种根植于朝堂的计谋感兴趣。

现在秦国没有空闲去灭掉越地,但将来他那位雄心勃勃的弟子一定会派大军扫灭诸越,将南方国土尽归秦国。所以他就用了离间计,挑拨诸越的关系。

只是诸越较为闭塞,李牧虽确定了基本的策略,对其了解并不深。

既然了解不深,李牧自然认为危险。

“即便不危险,你来这里又有何意?”李牧道,“你不是在指导种田吗?怎么变成经商了?”

朱襄道:“越地也有很多地。”

李牧瞥着朱襄不说话。

朱襄举着双手投降道:“好吧,我只是顺势而为。我在指导吴郡耕种的时候,见到了许多从东瓯国而来的人。这里文化与吴郡类似,特别是士人,很向往中原文明,想重归越国还是诸侯时。”

李牧抱着手臂道:“你难道想试试游说东瓯王,让东瓯归秦?”

朱襄道:“倒不是说归秦,只是与秦建立友好关系,让他们知道秦的强大。顺便帮他们指导种田。”

李牧无奈极了:“你跑去帮敌人种田?”

朱襄道:“只有耕种才能让他们定居,定居后就会建造城池,这样他们的军队才会集中在城池附近。若是他们继续以渔猎为主,秦军南下的时候,恐怕会付出很大代价。”

朱襄顿了顿,叹了口气后,又道:“平民不定居,就没有机会和外面的人交流,也就不知道在秦国会是什么生活。如果他们变成了如中原那样被束缚在地上的农人,那么秦国就能像攻打中原一样,攻下一分土地,就消化一分土地。或许……或许双方伤亡都会少一些。”

若越人还在渔猎,那么他们面对与自己习俗完全不同的秦人,只会遁入山林之中,一直以兵卒的身份与秦人周旋。

但有了资产,他们就会投鼠忌器,说不定秦军来了,他们就投降了。

听了朱襄的话之后,李牧在脑海里自动将越人替换成胡人。

好吧,确实如朱襄所说,如果胡人定居在城池中,他早就把胡人灭了。胡人不一定很强,就是太能跑。

“你……”李牧想了许久,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但不说,他又觉得心里闷得慌。

朱襄笑道:“不过看到这么好的地不种,我也确实难受。”

李牧扶额。

朱襄摊手:“你知道的,这就是我的本性。”

东瓯国的核心地带,就是后世浙江一代。

这里可是传统的鱼米之乡,甚至在石器文明的时候也发掘出了规模相当可观的城池。

你们越国当年也是被列为春秋五霸的候选人之一啊,现在变成渔猎为生的蛮夷,你们高兴吗?

反正朱襄认为后世的浙江人会竖起中指。

你们好歹倒退个几百年,变回越国啊,怎么变成部落制了?

东瓯和闽越继承了越国的文明,也自诩是越国正统后人,是周的诸侯国,与战国七雄并无差别。

所以朱襄才认为,自己或许来这里走一趟,会有意外惊喜。

他真的不认为自己有危险。

东瓯现在和秦军做生意,打得火热。听李牧说,自封的东瓯王甚至认为自己已经和秦国结盟了。

即便他只是一个秦国的“官商”,东瓯王得到了消息都会对自己毕恭毕敬。

如果自己把头巾一掀,说自己是朱襄,东瓯王估计会跪着请他坐上座。

朱襄很了解这个时代的人对大贤的态度,特别是这种曾经是诸侯,现在沦落到“蛮夷”的越人,他们会对大贤更加毕恭毕敬,生怕中原文明小瞧了他。

当年秦国也是这样战战兢兢。

不过对东瓯国会如何厚待自己的了解,朱襄不是从秦国而来,而是从前世而来。

他出国去指导种田的时候,国外的官员对待“华国专家”的态度就是这样。

听老教授说,华国曾经对待外来的专家也是这样。

朱襄一路南下,看到浙江这么好的地,他们除了种了一些稀稀拉拉的桑树和稻米,居然就让其荒着。他真的拳头都硬了。

去打个屁的鱼,狩个屁的猎,去种地啊!

闽越多山,他们没办法,你们东瓯不一样!

反正不会有危险,暴露身份也就是对方国君谦卑地跪在自己脚下叫自己一声“朱襄公”,朱襄当然要抓紧机会让他们种一波田。

如果他们田种得够多,李牧养兵也会养得更容易。

东瓯的粮就是李牧的粮。

朱襄说完自己的打算后,李牧扶额的手就放不下来。

他苦笑道:“我和你一同南下时,王翦猜测我是不是有什么大动作,我说没有。现在他问起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